-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 作者:王辉 文章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更新时间:2021-10-11 14:31:31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展示真实为本质的电视艺术形式,通过运用摄影、声画视觉、编辑等艺术的专业的技巧,既能够起到普及科教文化知识,又能够教化民众和传承文化。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界限日益模糊,不同形态的媒体彼此交融,业界将这种媒体间的交融与互动称作“媒介融合”。在融合的同时,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这一趋势给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作为电视媒介主要节目类型的电视纪录片,也逐渐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在创作上寻求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本文将主要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纪录片;叙事策略
1. 媒介融合给电视纪录片带来的影响
1.1制播形式的变革
①创作更加体系化
媒介融合使得纪录片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固定团队的创作,而是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让更多有想法的创作者参与到其中,使得纪录片产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形成“制播分离”的局面。传统媒体虽然在专业性和制作规模上占优势,但是纪录片的生产在体制机制和传播途径上有所限制。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寻找突破瓶颈的方式,除了与自身的网络媒体共同建设新媒体渠道,也不断与其它新媒体寻求合作。
②微纪录片兴起
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碎片化信息。但这种形式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较大差异。微纪录片因其传播的快捷性和观看时间的碎片化,使得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提升,成为目前媒体和纪录片团队热衷创作的纪录片类型,它虽篇幅较短、时长不长,但是能够以小见大。2018年在朋友圈引起大规模转发的微纪录片《中国一分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2传播方式的转变
电视频道的线性播出,决定了只有小部分的纪录片通过电视与观众见面;电影市场上的纪录电影,受制于院线数量以及本身的小众特性,更多的纪录电影还是不能与观众见面。而以IPTV终端、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手机视频网站等融媒体传输介质却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受众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在播出终端上观看纪录片,而且选择的题材范围和空间更加广阔。在融媒体的环境里,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让纪录片的价值和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
1.3营销渠道的转变
纪录片一般制作周期长、规模大、投入高,但收视率不高。因此,纪录片很难摆脱资金雄厚的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的控制,资金的短缺往往会形成低投入—低质量—低收视的恶性循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渠道是勾连传播主体和受众的重要纽带。因此,传播渠道一直以往是争夺的焦点。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加入网络版权的出售,利用好新媒体渠道,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金回笼的风险,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纪录片市场的发展。从推广上来看,微信、微博成为主要的营销渠道。除了制作团队的宣发,还可以通过明星、名人、或是网友转发形成良好的口碑营销。2.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2.1秉承真实原则,加工素材
秉承真实的基本原则,强调事件的戏剧性效果,能够吸引人、感染人,令人
思索。满足真实性原则基础上,在确定素材之后,进行文献研究、调查走访等为后续拍摄打好基础,根据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确定纪录片拍摄题材。在叙事素材创作上要注重题材能否满足受众需要,能否实现对受众的心理、情绪带来影响以及产生教化作用,因此,选题要具有趣味性、科学理性、新奇性等基本特征。
2.2找好微观角度
新媒体出现后,媒介的传播速度更快,所以观众很难被说教、冗长的宏观叙事吸引。微观叙事能够以小见大,让人们感同身受。微观叙事是从微观的角度切入,以关注普通个体、细节的方式去聚焦人物的情感,进而反映人性,表达主题,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改变以往纪录片说教意味浓重、不接地气的特点,将关注点放在了稀有文物的修复过程、修复大师的性格特点、生活故事等方面,以小见大,让人们感同身受。
2.3调控外在节奏
①画面节奏
2012年有一部纪录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纪录片在节奏上做了新的尝试,在每一集50分钟的时间里,要介绍5-6个地方的食物,其节奏进度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了明显增加。针对这种情况的视角转换,也有了较大的难度,要让逻辑严谨,且能够保证观众可以接受。在节奏加快的同时,这部纪录片还借鉴了国外的叙事风格,使用了大量的镜头剪辑,每50分钟有1500多个,平均3秒就有一个镜头切换。这种纪录片受到广泛的好评,与这种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
②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主要以画面语言为主,这也就要求解说词要简明易懂,而新媒体趋于娱乐化的消费习惯使得这一要求更加凸显。传统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是在客观叙述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发展,无法长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个性化、有特色的内容能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具有明显特色的解说词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使片子脱颖而出。《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有时温润饱满,有时幽默诙谐,给人沁入骨髓的亲切感。在网络上还被戏称为“舌尖体”,解说词配合画面语言达到了最大的传播扩张力和最佳的艺术效果。
③加强互动体验
全新的收视习惯不仅改变了纪录片的播放方式,更突出的改变是催生了新的纪录片形态,纪录片形式的多样化并非仅仅体现在片长上的一再精短。航拍、水下摄影、VR等新技术的赋能,同样让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日趋多样,赋予纪录片更多的画面冲击和视觉呈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纪录片需要对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突破单一的宣推方式,树立全媒体传播战略。不仅实现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平台联动播出,而且在播出前后,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传播的影响力,在微博、微信、互动直播网站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针对性的传播互动,形成一定的“话题效应”,提升传播力度。结 语:
媒介融合使得媒体生态环境重构,传统媒介内部的组织结构、内容生产与商业模式包括媒介外部的政策、技术、市场都发生改变,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时时调整。纪录片本身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形式,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传播的特征,将本土纪录片发扬光大。参考文献
[1] 何苏六.融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生态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7(6):112-114.
[2] 肖涵.媒介融合下的电视纪录片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