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争当“行动派” “绿色低碳”成新常态
2021年09月01日18:20 来源:宿迁环保
“减污降碳”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新热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出了明确要求。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打造让绿水青山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充分体现的美丽江苏宿迁样板,努力让“绿色低碳”成为宿迁发展新常态。
保护环境——筑牢美丽基底,扩充生态容量
聚焦“绿色低碳”,宿迁坚持原生态保护与优生态治理并进,突出“四法齐治”,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做好生态容量“加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等“增绿扩容”工程,持续推进河湖禁采等“生态修复”项目,洪泽湖、骆马湖退渔禁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宿迁市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三,自然湿地保护率苏北五市位居第二。
做好问题整改“减法”。在开展耿车片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的同时,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河湖“四乱”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全面整治,铅酸蓄电池等一批“两高”项目被有序清退。
做好生态设施“乘法”。以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设施建设提升污染物收集水平,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功能完善提升污染物处置能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做好污染治理“除法”。聚焦源头减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已成功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1-7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增幅全省第一,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宿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高位统筹、法治管控、智慧监管、市场调控“四项机制”,确保污染治理常态长效,让一幅幅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在西楚大地生动展现。
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
要实现“绿色低碳”,推动低碳生产是关键。宿迁精准发力,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推动产业体系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为此,宿迁创新把培育20条重点产业链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一招,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截至目前,宿迁20条重点产业链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646户,较去年年底净增74户。此外,今年新增“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165户等,推动全市经济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
同步调整优化的,还有宿迁能源资源结构、交通运输方式等。到去年年底,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6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0.3亿度,占全社会发电量的29.9%;成功申报第二批省公交优先示范试点城市,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70%。
低碳生活——建设海绵城市,提升生活品质
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 宿迁自2017年起,启动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对城市进行低碳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型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建设,助力绿色生活。
低碳改造工作让宿迁城市更生态宜居,宿迁试点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大幅削减,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在全面完成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的同时,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宿迁正牢固树立“主动”心态,强化“拼抢”意识,激发“进取”精神,争当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行动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努力将宿迁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