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争春早 奋进开新局|“科技春耕”夯实粮食丰收根基
2025年03月08日08:17 来源:速新闻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一个个忙碌身影、一阵阵机械轰鸣、一件件科技新事,勾勒出宿迁经开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画面,“新技术”“新种苗”“新耕机”等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元素格外亮眼。
3月1日,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徐庄村,田间地头已是一派“抢春之势”。长势旺盛的麦苗中,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朝麦田深处飞去,所到之处,荡起绿色的“波浪”。田埂上,“90后”小伙江一铮专注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白色的肥料颗粒纷纷扬扬飘落田间,为冬小麦及时送上“养分补给”。仅仅半个小时,十几亩地的施肥工作便高效完成。
过去,人工喷洒肥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容易出现喷洒不均的情况,影响小麦生长。如今,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有着丰富操作经验的植保无人机“飞手”江一铮,同时也是徐庄村党支部委员,感慨道:“植保无人机操作便捷,喷洒均匀,既能让弱苗茁壮成长,又能防止壮苗徒长,还能减少肥料用量,提高产量。”
“在农业领域,效率就是硬道理。”南蔡乡徐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松南一语道破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他介绍,植保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量最高可达400亩,是传统人工作业的30倍之多。
近年来,徐庄村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党建+人才”“党建+治理”等模式,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流转土地,专注稻麦种植,开启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发展新征程。自2024年起,徐庄村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技术,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植保无人机等知识,并购置了植保无人机,组建了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团队,为农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引导、举办培训、外出学习,帮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阔视野、学习技术,熟练掌握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自动化新农具。
“如今,在我们徐庄村,几乎所有的村干部都能熟练操作植保无人机。”张松南满脸自豪地说。目前,徐庄村拥有机械设备6台,植保无人机在“管”的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有效提升了植保作业质量,让农作物能够得到更为精准、科学的管护,还让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务中解放出来,投身到其他更具价值的生产活动中。这种高效、便捷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新农人的青睐。
除了植保无人机,徐庄村还依托高标准农田,广泛应用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土地流转后,徐庄村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对田、水、路进行综合整治,新建和改造灌溉排水设施与田间道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条件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耕种管收”各环节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双提升。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3万元,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丰收”。
从科技施肥到模式创新,从技术应用到新农人培养,越来越多专业技术和设备融入农业生产。在宿迁经开区,“数字化”农业体系日益完善,为粮食增产筑牢根基,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更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会种田”向充满智慧的“慧种田”转变。新技术、新模式在这片田野上大放异彩,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科技范”,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