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春到上塘”再出发
2024年07月26日06:11 来源:泗洪县融媒体中心
爱吃坚果的人,一定很熟悉碧根果。这种原产北美的坚果,学名叫薄壳山核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全国最大的碧根果连片育苗基地就在垫湖村。
近日,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碧根果育苗基地里,村民们顶着酷暑,除杂草、嫁接果苗,汗水浸透衣背。
而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稻田。许多村民第一次见到碧根果苗,眼神中不无疑虑:“以前没种过,这产业能干成吗?”
作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垫湖村的村民从来不缺改革的勇气与魄力。1978年秋,垫湖大队会计苏道永和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任孝干,趁着夜色召集社员们密议“分田”。当年年底,生产队260多亩集体土地包产到户,开了江苏农村“大包干”先河。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产业高度依赖种粮的垫湖村一度成了经济薄弱村。垫湖村再次向贫穷“宣战”,2007年开始探索“小田变大田”做法,推动全村近4000人集中居住、1.2万亩土地集中流转,掀起“春到上塘”农村改革的“二次浪潮”。
2015年,周磊走马上任垫湖村党委书记。针对该村干旱岗坡地特质,他赴省外学习碧根果育苗技术,动员党员带头试种,成功后,由村党委牵头、种植大户实施,建起了1200亩的碧根果育苗基地,为周边省市订单化提供种苗。
土地分分合合,图个啥?在“春到上塘”纪念馆里,一张“红手印”图片分外醒目,“这是复印的小岗村‘红手印’,用来时刻提醒全村干群励志自省,改革步伐不停歇!”周磊说,“土地分分合合,都是为了农民增收。当年大包干分地,是为吃饱肚子;现在按红手印合地,是为过上更甜的日子。”
土地分分合合,带来了啥?一棵小小碧根果树苗,从此有了很多双手一起托举。有的以土地入股,有的投入资金,有的提供技术……作为基地的“技术股东”、泽馨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续皓至今记得,自己7年前与垫湖村签订碧根果种植协议的那一幕。他指着农场里大片碧根果树告诉记者,“这批树已到丰果期,收获后年销售额可达1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5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58岁的村民周家才就住在村口,每天“遛个弯的时间就上班”,在农场主要负责给碧根果修枝、嫁接、除草等。他给记者掰手指算账,“自家9亩多土地的租金,加上农场务工费用,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还不耽误带孙子,日子过得滋润!”
种下小小碧根果,写出富民“大文章”。数据显示,去年,垫湖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这日子过得没话说!”83岁的苏道永春风满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追新闻、学文件、看视频,周磊和村干部们学得很认真。全会公报中提到“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让垫湖村的干部群众倍感振奋,锚定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展望产业未来发展,周磊侃侃而谈:“我们坚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做文章,打造碧根果特色村庄。以碧根果、上塘贡米和金银花等特色产业为核心,统一实施产业规划、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擦亮‘春到上塘’农产品区域品牌。”此外,还打算依托“春到上塘”纪念馆景区推进农旅融合,做好乡村体验游文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垫湖村还在实施乡村振兴路上的“大动作”:与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桑园村、大付村联建“又一村联合党委”,有效整合3个村的资金、土地、厂房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联合党委在垫湖公路沿线大力发展草莓、蔬菜采摘等产业,串联“春到上塘”纪念馆改革创新精神现场教学点、“碧根果的故事”创业实践观摩点等,成立旅游公司,打造农旅融合片区。
收入不能少,也要住得好。垫湖村集中居住区里,一栋栋白墙黑瓦徽派小楼错落有致,医院、超市、幼儿园、小学、银行便民服务站以及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等设施齐全……“村里不少已在县城买房的人羡慕我们,又搬回来住了!”村民周茂伍开心地说。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上塘镇党委书记许付军也有自己的学习体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塘镇将全力发挥联合党委的抱团优势,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离开村庄时,记者驻足凝望,“春到上塘”纪念馆形似一艘扬帆前行的舰船。长风破浪,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锐意改革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