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政务 / 正文

稳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

2023年01月04日09:20   来源:人民日报

0

  神州大地辞旧迎新,重大工程建设步履铿锵。

  海下千米勘探深钻。1月2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完成了第一口井的表层喷射作业。12口井的钻井总井深超过6万米,可使“深海一号”的天然气高峰年产量增至45亿立方米,相当于海南岛2021年天然气消耗量的90%。

  湛江湾内盾构掘进。广州至湛江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现场,“永兴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域段,进入湛江主城区。这个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项目通车后,将实现广州中心城区至湛江中心城区90分钟互达。

  胶东半岛山间筑坝。1月1日,国网新源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为山东电网增加了60万千瓦优质调峰能力。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年底前6台机组全面投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基础设施投资提速,着力发挥内需拉动作用,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固根基、稳增长,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总高度约160米、总重量超3万吨、单层甲板面积相当于10个篮球场,2022年12月7日,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在珠江口盆地投用。

  “平台安装设备及系统近600台套,是常规海上平台的2倍,可以实现钻井、修井、无人化远程操控、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等多项功能。”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通过配备我国海上首套自主研发的7600千瓦原油发电机组,打破国外垄断,工程降低投资约6800万元,节省年度维保费用约30%。恩平15—1油田群全面投产后,高峰日产石油将近5000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一路向北,千余公里外的长江江苏段上,主跨230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建设正酣。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入桩基,辅塔41根桩基钢护筒全部浇筑完成。“桩基采用直径2.2米、桩长99.5米的钻孔灌注桩,克服水位变化、寒潮等不利影响,历时50多天顺利完成。接下来我们要全力冲刺大桥南塔首根桩任务。”来自中交二航局的项目副经理周宴平干劲十足。

  从西部内陆到东部沿海,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放眼神州大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穿山越岭、长虹飞架,交通建设步稳蹄疾。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西宁至成都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等开工建设,中西部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加快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上海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稳步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

  寻油找气、追风逐日,能源建设有力有序。四川盆地新增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油气供应能力得到增强;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陆续投产,电力输送通道布局持续优化;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等加紧建设,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铲车穿梭、高峡筑坝,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等防洪骨干工程重点推进,云南滇中引水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加紧建设,2022年1至11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

  “我国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2年1至11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连续7个月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惠民生、利长远,重大工程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6日,随着C57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成都开出、驶往西昌,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相比原有老成昆铁路上的普速列车,成都到昆明运行时间由19个小时缩短到约7个小时。

  对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村民沙马小林而言,这是一条充满期待和梦想的线路,“我参与了越西站的建设,每个月工资将近5000元,收入增加不少。铁路开通后,在成都上大学的孩子回家方便多了。”

  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沿线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优势得以加速转化。“早上把苹果摘下来,中午就能送到成都,太好了!”越西县新民镇大屯村的村民们,盼望着好苹果第一时间走出去。

  促协调、惠民生,一大批基础设施抓紧落地。

  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备,预计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将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完善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骨干设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2022年1至11月,全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6%、11.6%;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5%。

  谋创新、增动能,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启动。

  在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目三期三标段,千名建设者正忙碌作业,2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全面投用。“过年期间将有近半数工人坚守岗位,力争25天完成基础建设、89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助力这个百亿项目跑出‘加速度’。”中国建筑二局项目负责人王国太介绍,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以装配超50万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2022年1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蕴含着广泛的运用场景和投资空间,能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

  强支撑、增动力,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统筹眼前与长远,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形成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善用融资支持,强化协调配合,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

  在贵州贵安新区,总投资约138.5亿元、规划用地约1760亩的东数西算贵安新区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正加紧建设。

  “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得益于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保障了施工进度。”贵州贵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灏介绍,2022年8月底,公司申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9月18日便取得授信并获得投资13.85亿元,“高效的审批流程为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预计每年节省利息逾1200万元,项目将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截至2022年11月底,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2022年全年6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完毕,项目开工率达近5年最高水平。

  优化投资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度。

  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国家电投“和平共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现场,挖机铲车忙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

  作为民间资本,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向项目投资了1亿多元。“在项目规划建设期间,长兴当地不仅有专员对接服务,还承诺给予部分政策优惠,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公司负责人吴建斌期待,能与国有企业加强合作,扎根智慧储能领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强投资增长内生动力。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依法合规加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罗国三表示。(记者 丁怡婷 陆娅楠 苏滨 窦瀚洋)

总共: 1页   
作者:丁怡婷 陆娅楠 苏滨 窦瀚洋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