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逻辑

2021年08月03日16:22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从伟大实践中创新理论,并以此指导伟大实践,是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的关键密码。我们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总结我们党通过实践创造来推进理论探索、开展理论创造的历史经验,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机理。

  第一个逻辑:普适性逻辑的地域性展开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思辨的产物,不是书斋里想出来的学问,而是既来自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以改造世界为最终旨趣的普适性理论。从人类共同实践和世界历史逻辑出发,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真理。所谓普适性,就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要受世界历史逻辑的支配,遵循共同发展原理,经历共同发展路程。比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必然从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适性规律。正是从这个普适性逻辑出发,我们党找到了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根本之路,走上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在具体的空间场域展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世界历史逻辑不等同于民族历史逻辑,世界历史的洪流流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河道。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逻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展开,必然因各国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地域性。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真理,就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本国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正是因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第二个逻辑:普遍性逻辑的特殊性展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共性与个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共性只能存在于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之中,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同时又蕴涵某种共性,一定条件下两者还可以相互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这些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只有应用到具体问题和特殊实践中去,才能使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也只有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特殊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理论,才能为人类普遍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案和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不断解决中国这个特殊个案的具体问题,并取得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无产阶级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这条道路在各国的具体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路径选择。同样,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相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对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补好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课。新时代,我们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不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具体实践,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而又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第三个逻辑:共时性逻辑的历时性展开

  马克思主义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全面分析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是一套具有独特理论主题、基本立场、分析框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完整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道理一样,共时性的方向和目标又是由历时性的社会实践和努力来实现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向着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勇前行中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关键在于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回答时代之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总共: 1页   
初审:杜亚男/二审:汤娟/终审:冯波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