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动态 / 正文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个着力点

2021年09月01日18:13   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青年人发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此大背景下,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从一体化、融合、协同、结合等四个方面着力,形成铸魂育人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有序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守理想信念、拥有良好品德修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一体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做到四个“一体化”:首先,课程目标一体化。小中大各学段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但不是断裂的、各自为政的,而是紧密衔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是一体化的、系统化的教育,从培养“道德情感”到“思想意识”到“政治素养”再到最后“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是不断进阶和提高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的;其次,课程教材一体化。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结构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分析,遵循教学逻辑和规律,构建纵向递进、横向关联、类别互通的一体化教材体系;其三,课程设置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定位上要衔接贯通,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要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课时学分要科学设计和严格落实,构建起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其四,课程内容安排的一体化。课程内容是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核心要素,没有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因此要对各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思政课课程内容进行系统部署、统筹建设,推动思政课课程建设任务高质量的落地实施。

  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有机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要明确四个“认识”:首先,认识到二者的有机融合,实际上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工具力量”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时代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效;其次,认识到教育者一定要先受教育,教师思维要不断创新,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熟练掌控和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产品和媒介,依据“教情”与“学情”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方法、工具、媒介优化教学;其三,认识到要掌握好信息技术和思政课融合的度,信息技术“配方新颖、包装时尚”的特点,丰富了思政课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抬头率”和关注度,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但要摆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新颖的技术都是为思政教育的目的服务的,不能“技术为上”,要在合理的程度与适中的范围内进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服务思政教育的最优效能;其四,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既要政策的支持,也要学校各部门的全力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是适应新时代新特点,解决新问题,培养人才之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思政工作及思政课教学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明确要求,这为信息技术和思政课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好的政策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如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资源共享、师资培训、教改实践等具体工作,要确保政策落实好、应用好。

  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拓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前提下,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阵地的管理,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的同时,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全面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要做到四个“明确”:首先,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必须承担好育人责任,自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其次,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合二为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是有差异性的,不能把课程思政讲成思政课程,也不能把思政课程变成课程思政;其三,明确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也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课程和思政犹如“汤”和“盐”的关系,将适量的“盐”加入“汤”中,使汤更有味、更鲜美,这样课程思政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其四,明确各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自然而然的,决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实训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坚韧品质,学习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一切伟大的理论成果最终都要熔铸于实践活动中,实践是联结理论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聆听,更需要在实践中去触摸、去领悟、去检验、去升华。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做到四个“重视”:首先,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字之书”和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学到的科学理论去观察、剖析社会大课堂,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理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其次,重视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强调实事求是与知行合一,强调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有真才实学和业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恢宏的历史中涌现出的人物、故事数不胜数,这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的绝佳内容,思政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其三,重视思政课校内实践体验中心建设,利用VR技术,创建具有深度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虚拟场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如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体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等革命场景,接受革命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其四,重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乡村振兴、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讲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读文件,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鲜活的思政素材在社会生活中,思政课不光在课堂上讲,也要搬到工厂、社区、田间地头去讲,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为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作者: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总共: 1页   
初审:杜亚男/二审:汤娟/终审:冯波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