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新方案!从13个方面保护传承宿迁非遗
2022年09月18日10:12 来源:宿迁发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止是民俗、技艺,
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晶,
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
近日,
宿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为全面系统加强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推动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宿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21项、市级112项、县(区)级344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1人、市级281人、县(区)级648人。出台了《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为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制度遵循。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认定命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1个,其中,洋河酒厂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基地,泗州戏剧团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连续七年举办宿迁“非遗大集”,该活动已经成为广受群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品牌。
《方案》指出,要深入挖掘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弘扬其当代价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保护、坚持守正创新工作原则,立足实际,从强化调查记录、规范项目管理、创新保护传承、壮大传承人队伍、推动整体性保护、建设传承体验设施、推动数字赋能、注重理论研究、融入中心工作、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合理利用、推动广泛传播、拓宽对外传播渠道13个方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路径。
《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名录体系更加完备,保护条件明显改善,代表性传承人结构更加合理,保护传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录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加有效,载体进一步拓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成果更加丰富、创新性发展局面逐步形成,保护传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影响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