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2022年影响宿迁的十件大事
2023年02月03日10:12 来源:宿迁发布
0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工作安排,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自觉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我市王昊、马伟、李敏三名党代表出席盛会,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市县乡三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2300余场次,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更富成效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生态大公园、全国文明诚信高地”的具体行动,徐徐铺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宿迁图景。
02、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精准高效、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
面对不断反复的疫情态势,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半年疫情发生后,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实现了7天社会面清零、14天恢复正常,在全省率先复工复产;下半年,面对多点散发的输入性疫情,全市上下以快制快、精准防控,最小范围、最低成本控制了疫情传播。在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出台后,我市坚决落实在党中央各项部署,及时优化防疫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强化老年群体和特殊人群保护,最大程度保持社会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列统的16项主要指标中,15项增速超过全省平均、10项增速全省前三、4项增速全省第一。
03、纵深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宿迁得到最生动实践
2022年是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的起步之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作为重大机遇和政治任务。一年来,我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围绕示范区建设“179”工程总蓝图,融合集成省年度任务清单、市级落实清单以及市域内改革创新项目等三个方面内容,形成示范区建设年度任务“一张清单”,编排491项重点任务,建立示范区建设五大类45项指标体系,积极争取80家省级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文件77份,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0项、省级试点57项,51项改革获省级以上肯定或推广,其中获得省委改革办推广项目数量达10项、全省第一,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省级不动产智能登记等5项试点为全省唯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04、新增国字号名片“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拉开序幕
11月18日,在2022中国·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宿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工业兴市、产业强市”不动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优化“168”招商体系,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个十百千”工程,着眼构建完善“6+3+X”制造业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化学纤维、晶硅光伏、膜材料等20条重点产业链,2022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协议投资435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9个、50亿元以上项目31个、百亿级项目5个。12月27日,市政府六届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项目引建、企业培育、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等支持政策,全力推动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其中,以光伏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2023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化学纤维为支撑的高端纺织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酿酒、调味品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05、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深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擘画幸福民生的平安蓝图
12月,经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批准,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正式公布,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5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59个,宿迁市榜上有名,荣获“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法治政府,2019年首批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全省3家设区市之一、苏北唯一,202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活动先进地区”,2022年成功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从全省示范到全国示范,宿迁围绕打牢法治政府建设基础,高质量编制《宿迁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法治宿迁建设规划(2021—202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法治一体建设,制定出台打造全省法治一体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与省司法厅签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从全省示范到全国示范,宿迁围绕打牢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深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宿迁实践,加快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法治政府,以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擘画幸福民生的平安蓝图。
06、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文化事业迸发蓬勃生机活力
9月16日,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喜迎二十大 说唱新时代”成果汇报演出在我市举行,国家二级演员、宿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戈娟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每两年评选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奖项,是曲艺界高度关注、曲艺工作者翘首期待的重要奖项,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由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曲艺家协会联合承办,共包括12项活动,涉及颁奖仪式、主题采风、名家讲坛、惠民演出、实地采访、培训研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突出惠民底色,又彰显曲艺特色。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锐意攻坚克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在2022年评出的省“五个一工程”奖中,我市5部作品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苏北第二,发展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22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44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00场。
07、北京路、347省道等交通重点工程建成通车,皂河龙运城、新盛街等地标性文旅项目建成投用,城市集聚力带动力显著提升
2022年,皂河龙运城、苏州街、新盛街相继建成,成为继项王故里景区、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后的地标性文旅项目,有力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回暖;接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公园绿地建设等工作,改造老旧小区15个、棚户区153万平方米,英雄园、黄河故道文化公园、鸟悦园等8个公园建成投用、新改建公园绿地65万平方米。全力策应交通强省建设,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谋划和推进,宿连航道二期工程先导段实现开工,324省道宿迁西段、洋河大道、徐淮路改造工程、北京路、347省道等建成通车,宿连高速一期、宿连航道一期、迎宾大道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内畅外联”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08、扎实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建设,进一步丰富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建设内涵,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6月,我市出台《关于打造“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 加快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建设的意见》,明确经过3年左右的探索实践,通过积极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组织开展系列示范选树、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到“十四五”末,把宿迁建设成为好人聚集的善行高地、亲善和美的温暖城市、最具显示度的文明典范城市。自我市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文明宿迁“诚10条”》等已成为市民普遍遵循的“宿迁习惯”,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成功跻身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水平一直保持全国前列,建设“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将进一步丰富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建设的内涵,以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09、城市门户APP“宿心办”正式上线,一端惠全域、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智慧城市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11月3日,宿迁城市门户APP“宿心办”上线启动仪式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举行。近年来,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围绕“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域、一端惠全域”的总体目标,先后实施了两个批次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共计21个子项,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其中,城市门户“宿心办”APP的建设,是“一端惠全域”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一端”可查可办的重要载体,是破除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的重要举措。“宿心办”APP在建设内容方面,对各类政务和民生服务做到应接尽接,打造市、县区、社区立体服务架构体系,实现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宿心办”APP共上线“一件事”15项,其中自然人10项、法人5项,已接入市级服务364项、县区服务93项,共计457项,其中与省级苏服办、苏服码等27项重点应用完成对接,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40余项服务接入,上线38天注册用户即突破50万、服务群众200万人次。
10、宿迁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6月26日,宿迁学院建校二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江苏省教育厅与宿迁市人民政府签订《江苏省教育厅 宿迁市人民政府共建宿迁学院协议》。宿迁学院建立于2002年,当时采取“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的模式,201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6月,顺利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超过1.5万人,本科专业数达45个,涵盖九大学科门类,学校获批5个省重点学科、16个省一流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17届57000多名毕业生。9月29日,宿迁学院新校区开工仪式在美丽的骆马湖畔隆重举行,项目总用地面积260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是建市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公益类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30个月,将于2025年秋季投入使用。新校区规划设计将“怀玉成器 临水观德”的文化传承等设计理念融为一体,将骆马湖的“水”和三台山的“绿”在新校区内交汇贯通、交相辉映,未来将成为兼具西楚文化风情、滨湖水韵特色的宿迁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