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员:研究宿迁市乡土文化的中学老师
2019年01月22日08:32 来源:楚风夜话
原标题:袁海员:研究乡土文化的中学老师
西楚网讯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宿迁便是其中之一。在宿迁市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有这么一位教师,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但一直致力于宿迁乡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位宿迁乡土文化的传承人:袁海员。
在一堂班会课上,袁海员以《风雨郑家楼》为主题给同学们讲述郑楼的历史。袁海员在乡村从事教育工作23年,因为本身是宿迁人,在教学之余,一直研究整理宿迁、尤其是洋河一带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地名、人名的由来。
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老师 袁海员:比如说就像咱们郑楼金山村,金山村的得名就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位抗日战士许金山,所以才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历史记载,宿迁地名的由来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宿迁原名宿预,最早的发源地就在现在洋河新区郑楼片区古城居委会附近。记者跟随袁海员来到洋河新区郑楼片区古城居委会古山组附近找到了一块“宿预故城遗址”碑,这是2010年宿城区政府在这里立下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任琅琊王时曾置邸阁于此,并命名为“宿预”。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预和豫就混用了。等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因宿豫的豫与李豫重名犯了忌讳,于是改叫宿迁,一直沿用至今。袁海员为了考证这段历史经常来到这里进行实地勘查。
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老师 袁海员:我去查了宿迁县志以及桃园(泗阳)县志,结合两本县志,最后理清了宿迁最早的发源地就是这个地方。
袁海员热衷整理、挖掘历史资料,但是这项工作也困难重重。洋河新区把清代乡贤王相的研究任务交由袁海员主持,王相是清朝道光年间生活在宿迁、郑楼一带的藏书名家,被誉为“苏北藏书第一家”。随着岁月的迁移,王相的资料现存的已经很少。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袁海员长途跋涉到王相墓葬处、生活遗址以及国内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尽管困难重重,但他研究的王相资料已经编纂成了21万字的文稿,目前正在校正中。
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老师 袁海员:在研究的时候,我到很多的地方,比如说泗洪、北京的图书馆、山东的高凤翰纪念馆、南京图书馆,这些地方去寻找资料,而且还走访了比如说王相后人,应该有近百人次。
除了王相这样在宿迁生活过的古代乡贤,袁海员还整理研究过近代革命家李一氓的资料。李一氓是四川人,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袁海员听说李一氓曾在郑楼工作过,如果能找到当时的见证者,将会丰富完善现有的资料。他通过郑楼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辗转找到了现年88岁的老人李道武,李道武在14岁的时候同李一氓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老师 袁海员:我们要找的不仅仅是听说,我们希望能找到这个人的见证者。通过多次走访找到了李道武老人,李一氓在这里工作的时候,他是一个见证人,我们当时找到他以后真的是非常高兴。
洋河新区郑楼片区居民 李道武:我所知道的情况都跟他讲了,也记下去了,袁校长这个人很妥当的很负责。
将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过去,以史为鉴,是整理研究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历史研究爱好者,袁海员还是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市西楚文化研究所成员。他参与了“两代四古”丛书编纂工作,不仅多次到博物馆、档案馆中查阅资料,还深入乡村,实地调查,颇费心力。
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老师 袁海员:在宿迁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像项羽、魏胜、刘世勋、王相等这些仁人志士,在近当代史中涌现出来的像李一氓这样的革命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让更多的学生百姓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教书育人还不忘坚持研究乡土文化,为的就是让大家记住自己家乡的历史,更好地为家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