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沭阳:战火中走出的伉俪 相濡以沫70余年

2019年03月27日08:35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她为了祖国的胜利一同出生入死。和平年代里,她和他相濡以沫相伴余生。结婚70多年来,他们经历苦难,养大7个儿女,换来幸福生活。沭阳有一对从抗战烽火中走出的伉俪,他们是96岁高龄的范延道和94岁的王丙贵老人。

  在沭阳县江南人家小区,范延道和王丙贵两位老人的儿女,每个周末都会过来看望他们。老母亲王丙贵今年94岁,老父亲范延道今年96岁。因为年岁大了,老父亲已经有些记忆缺失,常常忘了来的人是谁。但是,当儿女问起老父亲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老人总会唱起一首老歌。

  虽然范延道爷爷偶尔意识不清醒,但是王丙贵奶奶的身体却还不错,对往事记得比较清楚,她说,自己和老伴算是青梅竹马。自己很小时父母就去世了,一直生活在舅舅家。而此时,范延道爷爷也因为父母去世早,来到王奶奶的村子生活。王奶奶十五岁那一年,在堂哥的介绍下加入了地下党。

  妻子 王丙贵:“想入党,为什么呢?向前进,没有爹妈谁疼你啊。这就是亲爹亲娘,共产党就是好的。开会要么在田地里计划计划,趴在哪个坟头计划计划,都是提头干的。”

  而此时的范爷爷已经参军,同是一个村的,互相又认识。所以,王奶奶首先动员范爷爷入党。

  妻子 王丙贵:“考验多天,考验以后也可,老实。”

  就这样,范爷爷在王奶奶的介绍下入了党,那时候,已经参军的范爷爷开始在淮阴、连云港、涟水等地参加战争。据范爷爷的二儿子范加银回忆,父亲年轻时经常会说起战争时的事情。

  二儿子 范加银:“其中一次战斗中,他是机枪班班长,听见敌机在空中扔下的炸弹嗡的下来,圩子土墙都砸趴下掀起的浪,把他人和泥土全部埋起来了。十来分钟之后才挣扎起来。用手把泥土扒开,把机枪扒出来,擦擦机枪继续打。”

  父亲在部队里一直是班长,冲在战斗的最前线,多次九死一生。

  丈夫 范延道:“天上炸弹掉在身边,到跟前捧起来就扔了。”

  妻子 王丙贵:“一打枪,枪子来了,口袋上放洋枪,枪子打洋枪上了,身上没有伤,打这多仗身上没有受到大伤。”

  范爷爷参了军,王奶奶也没有闲着。在当时淮阴的一个部队工厂为战士们做衣服。后来淮阴被日本人侵占,她和厂里的几百号人一起撤到山东。在山东一年后,听说家乡军民一心,抗日战斗打得激烈,王奶奶决定跟着部队回当时的淮阴。

  妻子 王丙贵:“身上背包各样东西,厂里那些东西都绑在腿上,腿都累爬不动了。我胖那时候,都跑不过别人。跑过来嘴上血疙瘩这么厚,腿肿这么粗,不能走了。到地点不能跑了,跑了120里路。”

  1945年初,王奶奶作为一名卫生员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救助伤员。范爷爷和王奶奶都隶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只不过一位是医护人员,一位是前线战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范爷爷和王奶奶退伍后结了婚。

  妻子 王丙贵:“是我家里叔伯嫂子介绍的,他也是为了革命在外这么些年,我也为了革命,到最后回家了再想自己(结婚)的事。(互相)又知根知底呢,穷人对穷人啊,对不对。”

  参加抗日战争,为抵御侵略奉献自己的热血。新中国成立后,范爷爷和王奶奶都很庆幸对方还活着,本就是青梅竹马,在亲戚的介绍下,已经二十多岁的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在那个穷苦的年代,小家庭的生活也很艰苦。

  妻子 王丙贵:“穷不嫌穷,丑不嫌丑,同心合意。一把筷子捆在一起才能好,一把筷子散开来,肯定过不好。”

  王奶奶退伍后,部队决定给王奶奶物质奖励,让她的生活有保障,但是王奶奶一心只想继续为祖国出份力。

  妻子 王丙贵:“那年给千把斤粮食,我不要,我想工作。(叫我)去华南,华南有什么好处啊,不识字我也不想去。”

  小儿子 范加权:“那时候是饥荒时候,一千多斤粮食能救很多很多人的命,包括自家都是没有粮食吃的,她也没要,自己来家想办法过生活,地方政府安排她工作在粮行。”

  而范爷爷则当起了生产队的队长,甚至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在为村里的乡亲忙碌着。

  小儿子 范加权:“庄上有个老人走了,经济条件不好,没法办丧事,因为没有棺材。还三十年晚,第二天大年初一,找到我家父亲,父亲到别的地方借寿材,给他丧事办了。”

  范爷爷一心只为“大家”,而自家的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都指望王奶奶一个人。

  妻子 王丙贵:“上面下来大白菜我们都捞不到吃,紧着别人吃。我给孩子们带下田,弄山芋叶子来家熬着吃,我没吃过救济粮食。回家喂奶,喂了奶还要下田。”

  但是再苦再累,同为党员,为了支持范爷爷的工作,王奶奶从来没有怨言。

  妻子 王丙贵:“你是老百姓,我是党员,老头当队长。我家二闺女说,妈妈,人家都摊到(救济粮),我们家摊不到,我说丫头不碍事,巴过荒年就好了,给别人吃。”

  日子在平淡如水中过着,夫妻二人合力同心,终于将七个孩子抚养长大,孩子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也都成为了党员,家家过上了好日子。父母曾经的辛苦,孩子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现在不仅把老人接到了城里照顾,家里还特意贴了一份家训,要求子孙后辈不忘艰苦,尽心孝敬。家里的二嫂,365天24小时全天照顾老人。

  二嫂 李红琳:“(公公)夜里三四点钟起来吃一遍,吃过裤子换了,吃过睡,睡到8点,再吃第二顿早饭。我就一夜睡两三个小时,我睡眠少,精神好。他们以前对我们付出太多了。”

  儿女们懂事,当地政府也每年给两位老人送来慰问,家里的纪念章、勋章老人常常拿出来看看,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王奶奶说,苦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就俩字,幸福。

  妻子 王丙贵:“(以前)我也不落他后,他也不落我后,穷没怕穷。(现在)也过出来了,现在享福了。天天做梦还去部队玩呢,他(范爷爷)那天做梦还喊操呢。”

  从战争岁月一路走来,岁月记录下这对烽火伉俪的传奇,听了他们的精彩故事,我们祝福老俩口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也向他们致敬!

总共: 1页   
作者:万蒙恩 ,徐刚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