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因与母亲吵架跳桥 青春期心理健康引深思
2019年04月22日08:58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相处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两天前,网上流传一个视频,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母亲因没能抓住他跪地痛哭,男孩最终确认死亡。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令人唏嘘不已。
一:17岁男孩跳桥引深思
这段4月17日晚上10点左右的监控视频显示,在车流中,一辆白色小轿车打着双闪停在路中,一名女子从轿车左侧进入主驾位置。数秒钟后,从轿车后左侧突然走出一个男孩,然后快跑至桥边纵身跃下。女子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但没有成功,痛哭不已。警方调查后确认,跳桥者是一个17岁男生,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跳桥前,男生曾与母亲发生口角。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悲剧引发网友关注,很多人扼腕痛惜。
我们无法知晓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我们也无法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终结,内心是如何煎熬。不少市民从网上看到了这件事情后,议论纷纷。
在家长的议论中,最常见的一种看法是“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而一些学生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是因为家长缺少沟通和信任,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激化。
我们需要在悲剧中汲取教训,以免覆辙之苦。事实上,自杀对于青少年来说并没有那么遥远。调查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统计,在宿迁近一个月就有十几例青少年自杀的案例。
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丁云:这些孩子有好多(自身)原因,但更多的是家庭原因,当然现在学习压力也很重,另外加上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孩子的学习占用时间多,他体验生活的时间太少,我觉得与心理健康的状况都有关系。
二:孩子得“心病” 家长先“吃药”
就像心理专家说得那样,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半与家庭环境相关,当孩子们出现“心病”的时候,父母们应该先“吃药”。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多变和矛盾的。按照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独立意向及求知欲很强,想摆脱父母的监管,情绪容易不稳定。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在青春期时候都做过冲动的事情。
“我之前来宿迁卫校,不想来这个学校,和我妈吵架,我也想跳楼的,当时情绪特别激动,后来我爸我妈就拉着我,叛逆期,后来结局就是我的脚被缝了六针,没有跳下去,被玻璃划伤了。”学生 姚晓艳 说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慢慢也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其实是对自己的爱。
“当时就觉得爸爸妈妈好坏啊,怎么能这样对我。当时就想的是我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呢,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听父母的话呢,后来长大之后慢慢发现父母的不容易,就慢慢理解了。”学生 姚晓艳 说道。
心理学家分析,以上海卢浦大桥上的这件事来说,这位母亲在和孩子争吵时,把车停在大桥中间,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危,这就是一种情绪化状态,而往往亲子沟通中当家长出现情绪化状态时,孩子很容易模仿,悲剧也就此发生。不少家长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必须转变,以往的“棍棒式教育”和“一言堂”已经落后,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沟通交流。
专业人士提醒,家长要多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建立好亲子关系。
“12岁之后孩子自己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主,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然12岁之后青春期家长所有的话,那样孩子已经听不进去了,关系破坏了之后,家长所有的话都会屏蔽掉,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丁云 说道。
如果家长认为个人已经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可以求助学校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
“老师在学校能有意识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让他能融入群体。另外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有社会的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在参与。呼吁社会呼吁家长,一定要家校社联动来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丁云 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