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一张跨越70年的“老物件” 泗阳81岁老人视若珍宝

2021年03月25日08:57   来源:泗阳电视台

  一张五十年代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如同珍宝般收藏至今,泛黄的纸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也留下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印记。一起来听听老人与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故事。

  春日暖阳中,记者走进了泗阳县庄圩乡王码村姬成荣老人的家中,他热情地拿出自己珍藏了七十年的“老物件”,一张1951年12月15日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一块木板为底,一块玻璃在上,穿孔打眼,用细铁丝固定住,一看就是被精心收藏的。一直以来,在家人的眼中,姬成荣都对这张“证”视若珍宝。

  姬成荣妻子杨翠芳说:“他把叠好好的,摆在书里面,夹起来,收在另外一边,不让小孩子碰到,和那些古书都放在一起,特别爱护。”

  说起这张所有证,姬成荣老人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姬成荣说:“旧社会土地所有权那叫地契,就是拥有土地的凭证,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后,就命名为所有证,土地房产所有证,土地房产,属于私有财产,这土地也是你家,这房产也是你的,任何人不得侵占,就是这个。”

  今年81岁的姬成荣,在上小学时,见到了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也是通过这张所有证,他“参与”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之中。从1946年的“五四指示”到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再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场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地权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姬成荣说:“我喜欢研究历史,喜欢学习历史,中国革命成功,首先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取得成功的,这不能丢,这是革命的凭证,这是宝贝。”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共有两联,一联是底根归公收藏,一联就发放到了每户村民的手中。留在姬成荣手上的这联,内容很丰富,亩数、地名、长宽尺度、四至、所有者等等,都是由毛笔写成,以繁体字为主。1951年距今已经七十载,一笔一划中最直接的变迁就是地名和行政区划,81岁的姬成荣对于每一次变迁都牢牢记在心间。

  姬成荣说:“苏北行政区,淮阴县,宋集区王圩乡王圩村,这是原来的老名字,也就是这张证上的名字,后来到了1954年,江苏省行政区划,改为,泗阳县,当时在学校里都知道,化归泗阳之后就是泗阳县庄圩区,王圩乡王圩村。2010年左右才改为叫王码村。”

  家乡的名字在变,但是不变的是家乡这片土地与周围的乡亲。这张看似普通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写满了时代印记。虽然在历史的大潮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富有先进探索意义的见证,也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红色教材”。

  姬成荣说:“我们现在这国富民强,来的不容易,共产党就是从解决农民土地,日子才一天天好过,说给他们(子孙)听。”

  随着年龄的增长,姬成荣老人心里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他想把这个土地房产所有证捐出去,让它得到更好的保存,发挥更大的作用。后来他给省委宣传部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捐赠的心愿,很快就得到了回复,并安排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特意上门来接收他这件珍藏了多年的宝贝。

  姬成荣老人有些开心,有些不舍,更多的是一份美好的祝福,他说“给政府保管,我想政府,有历史博物馆,给他们保存时间会更长,更好。”

  泗阳县庄圩乡党群工作局工作人员潘亚楠说:“我们受(县委)宣传部委托,来到老先生家里,接收他们家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我们接收之后会妥善的保管,然后把它转交给上级部门,同时我们也会以此为契机,在全乡号召大家,保护这样的红色物件,把这种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一张土地房产所有证,老人执着珍藏70年,在建党100年到来之际,他选择捐献给国家,从他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群众对党的那份热爱与信任,也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国家和子孙后代深沉的爱与责任。

总共: 1页   
作者:孙亚丽 赵闪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