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红色印记 宿迁共产党员战士董仲仁:隐藏在民间的“特等功臣”
2021年06月04日08:35 来源:宿迁广播电视总台
每一处红色“印记”都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讲述着共产党人走过的光辉历史。在沭阳县陇集镇孟玉村,就“隐藏”着一位曾获得过“特等功臣”称号的共产党员战士——董仲仁。
“我父亲是1948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179师536团2营4连,先后参加了太原战役,黄水河战役,川西剿匪等大小战斗30余次。”董仲仁儿子董志超说。
6月3日上午,在沭阳陇集镇孟玉村,董仲仁儿子董志超正为记者展示父亲的“特等功臣”奖章和喜报,因为年代久远,奖章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底色,但是“特等功臣”四个字在奖章上熠熠生辉。在证书上“立功喜报”四个红字格外显眼。这个奖章和喜报是父亲董仲仁,在战火年代,奋勇杀敌的印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太原发起总攻。董仲仁所在二排负责炸掉没有被炮火摧毁的暗堡。
“太原战役中他被选为第1批功臣敢死队,在战友牺牲的情况下,他抱着50多斤的炸药包匍匐前进,冲到了城墙这边引起导火索炸掉了一个缺口,通过一天的激战,扫清了外围的敌人。为解放太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董仲仁儿子董志超说。
董仲仁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由于勇敢杀敌,表现突出,受到部队的嘉奖。但是真正让他一战成名,获得“特等功臣”称号和奖章,是1950年1月在四川双流县花园场的伏击战。当时董仲仁所在的排,正在执行侦察任务,意外遭到国民党匪徒伏击。三个营的兵力将他们团团包围,在排长和副排长都牺牲的情况下,董仲仁继续带领部队顽强作战。
“打退敌人9次进攻,他们自己也伤亡惨重,为了防止敌人强攻,我父亲采取了灵活的方法,将牺牲战友的军帽放在石头(和树枝上)上,来回游走,开火伪造军队兵力强盛错觉,坚持到第2天大部队的到来,里应外合,将剩余的敌人全清。”董仲仁儿子董志超说。
1950年2月,在军区庆功表彰大会上,董仲仁被川西军区第60军司令部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战友们都赞扬他为“孤胆英雄”。1954年为了照顾家庭,董仲仁选择退伍返乡,在返乡的后半生,他从不宣扬自己的战绩和荣誉。
“我父亲退伍回家后,隐姓埋名从不讲部队立功受奖的事情,在我们儿女心中,父亲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后来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到我家采访后,我们做儿女的才知道他是功臣。”董仲仁儿子董志超说。
董仲仁老先生低调内敛,深藏功与名,在生活中也乐于助人讲奉献不求回报,在思想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1998年沭阳建设青少年广场,把他省吃俭用的600元钱全部都捐献了出去。我工作几年,每个月工资才100多块钱,600块钱是我几个月的工资,后来父亲就跟我们说,家乡的建设,我们每个人都要出份力,这600块钱是国家给我的生活费,我应该把它用在需要的地方去。”董仲仁儿子董志超。
董仲仁老先生的一言一行,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典范和榜样,也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当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时,我也从不张扬。平时教育子女,也要像我父亲那样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要求他们把这个美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董仲仁儿子董志超说。
今年2月7日,96岁的董仲仁老先生与世长辞。董老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当地也计划将董老先生的生平写作成书,让后人铭记。
“作为陇集人,有董仲仁这位老英雄,我们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骄傲。我想用自己的笔把它写下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董仲仁,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和传承他这种精神。”沭阳县陇集镇乡贤参事会秘书长刘国宗说。
曾为祖国奉献一切,退伍回家依然心系家乡发展,董仲仁老先生用行动,诠释着一位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