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熊孩子”打赏充值 莫让家长的辛苦钱打水漂!
2021年08月21日08:32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熊孩子”趁家长不注意私自给网络游戏充值或是“打赏”网络主播,这样的闹心事屡见不鲜。一旦事情发生后,家长想要追回会困难重重,今天的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如何规避孩子打赏充值!
去年11月份,南通一位15岁男孩,把家里老人辛苦积攒的8万元治病钱,全部打赏给了主播!家人随后拨打该网络平台投诉热线,但始终无人接听,事情不了了之。去年三月开始,宿迁市宿豫区一名12岁孩子通过游戏充值,花光了家人为母亲准备的4万多元安葬费;同样是在去年3月份,泗洪一名11岁男孩打赏主播、玩手游 ,一个月花光家中的40万卖房款,而这类案件后期的追款、维权都相当困难。
“当下正值暑期,直播打赏这一类的警情比较高发,主要集中在8—14岁的青少年群体,因为平时家长要上班,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过多的约束孩子,尤其以上网课、查资料为由,实则是在玩游戏看直播。”宿豫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姬路路说。
民警介绍,这类案件究其根本存在两个重要的深层原因,首先因为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的养成期,在虚拟的世界里,更容易通过高等级、好装备来满足攀比的心理。其次,青少年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这类行为极容易成瘾。
“在民法典里规定,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行为统统无效,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类人群他们的打赏行为需要根据他们的心智成熟状况来区别对待。”宿豫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姬路路说。
由于取证繁琐、需要具体鉴定甄别,所以这类案件往往较为棘手,要想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外有策略、内有引导的双重锁链,为此,警方也总结了一些“避坑”技巧。
“家长应该时常更换密码,并做好保密工作,这样孩子就算想打赏也无能为力,另外,家长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引导式访问,点击一下设置,在里面找到辅助功能这一项,然后拉到下面,在这里面,把这个引导式访问打开,在这里面可以设置到应用app的密码、时间限制等等功能,同时家长还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而不是在孩子犯错之后去批评孩子或者悔恨。”宿豫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姬路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