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就业优先 厚植“归巢”沃土
2022年12月10日08:35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在宿迁,在政府政策服务之下,优秀创业人才纷纷返乡,集聚宿迁、扎根宿迁、筑梦宿迁。
在宿豫区电商产业园内一家电商企业,员工们正在忙于工作。企业负责人李庚润,是一位“90”后。2014年,他在北京创业做电商,当时主要销售服装以及宿迁特产大闸蟹。
光明电商负责人李庚润说:“那个时候,上下班的话肯定就是坐公交,每天转公交都要转两三次,上班可能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比较长的。”
李庚润介绍,在北京创业期间,销售额一年约一二百万。随着宿迁营商环境服务的提升,宿迁当地相关部门也和李庚润取得了联系,欢迎他回家乡发展,并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于是在2015年,李庚润决定返乡。
光明电商负责人李庚润说:“场地资金会给我们一些支持,政府这边有组织过大家在一起培训,而且在2017年的时候,来龙政府也给我们组织提供了一个办公的场地,在家乡肯定也会有一些资源。”
最开始,李庚润在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开办厂房,与电器经销商合作,进行代运营。
光明电商负责人李庚润说:“小家电像电饭煲、电风扇、取暖器这些产品,当时我们正好是起步的时候,2015年当时是做了六百万左右,然后2016年应该是做了六七千万,因为环境比较好,所以说店铺做起来相对容易一点。”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更需要年轻力量补充进来,于是在2019年,李庚润将企业搬到了宿豫区电商产业园,吸引设计、运营、策划、销售等专业的本地人才加入。
为了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李庚润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从服饰、小家电到做自己的自营产品、代运营以及汇采。
光明电商负责人李庚润说:“现在的话一年能做个三千万左右,大概现在有40个人,而且我们现在还接了一些像美工外包这些业务。我一直考虑的是根据电商的一个环境去转变,多元化去发展。”
在宿城区电子电气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生产机器正在运转。负责人蔡晓涵也是一位“90”后,他在韩国读完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就在韩国创业,主要做进出口贸易,主营化妆品。但是在异国他乡,总是缺了点归属感。
白桦林食品公司负责人蔡晓涵说:“当时的话生意也还算行,但是毕竟自己一个人在国外,然后也会很想家。因为家里面的一些原因,然后就回来了。”
2017年蔡晓涵回国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进出口贸易,之后接触了电商,想从事食品加工销售,但是场地以及初始资金让他犯了难。
白桦林食品公司负责人蔡晓涵说:“去相关部门了解到,他们可以帮忙去注册营业执照,甚至还可以提供创业地点,就像我厂这个地方是政府提供过来的,前期的话税收也有一定的减免。房租这一块的话首先是免租的,政府的话都会有相对应的扶持政策。”
政府的扶持力度让蔡晓涵坚定了创业信心,他从销售木耳,转为加工零食,主要加工水果干、大枣、桑葚干、坚果等。
白桦林食品公司负责人蔡晓涵说:“目前经营的电商店铺,包括一些社交电商平台,加起来应该是有将近30家店铺。销售额的话,去年我们是做到了3700多万。”
随着企业的壮大,也带动了不少周边群众就业,目前用工人数近40人。
新时代,为每个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蔡晓涵表示,只要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敢于创新,敢于拼搏,一定能搏出一番天地。
白桦林食品公司负责人蔡晓涵说:“想承包一些土地,我们自己去种植,自己去培养一些新的东西,后期做一些产品研发的话也更容易。现在毕竟我们只做是供应链的后半段,我们要把前半段把它做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战略,宿迁市各地人社部门也在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着力通过政策支持、主动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吸引在外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
宿城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新武说:“在2022年,共吸引了4100余人返乡就业创业;通过新建成的苏北首家365零工市场,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全年为企业输送用工8100人,引进高校毕业生5300人;在子女入学、住房、交通等方面给予扶持,发放购房券、租房补贴等,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