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春在溪头荠菜花
2023年03月17日08:57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荠菜,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是春天的象征,被称为“报春使者”。不管是孩童时期在田间地头挖荠菜奔跑的场面,还是成年人在菜市场上寻找荠菜的身影,都能看出大家对荠菜的偏爱。春天的味道,来品尝这一味荠菜香。
田间寻味荠菜香
在宿城区龙河镇一片农房前的菜地里,68岁的李金娥正蹲在地里用小铲子挖起一把荠菜往身旁的筐里扔。每年荠菜生长的时候,李金娥都要挖上一些。
李金娥说,荠菜生命力顽强,围堤、河畔、树下、菜地……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几乎都能寻得荠菜的踪影。
李金娥说:“腊月里面就开始有了,像这个年前有人都会挖这个卖,都是自家园地里面。”
“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古人对春的描写清新雅致,认为娇艳美丽的桃花李花都不能代表春天,只有那些不起眼的荠菜花,不畏严寒,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更有春天气息。
李金娥说:“挖底下的根还特别好,根多一点好。这个时候都能吃到,再往前去,开花了就没了。”
作为春菜里的“鲜味代表”,荠菜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包饺子。李金娥说,以前家穷买不起肉,就滴点豆油,或者放几汤匙“猪大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在春天时自然生长的荠菜,是每户人家最期盼的美味。
李金娥说:“反正每天有荠菜芽都当好的,做稀饭做菜饼吃。你看这些50多岁、60多岁的人都吃到过的,像你这样的孩子都没吃到过。”
现在生活好了,不缺蔬菜吃,可李金娥每年还是会种些荠菜种子,等长出来后,送给在市区开饺子馆的孩子。
一口荠菜团子 满满童年回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采食荠菜的习惯。“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在《诗经》中是这样夸赞荠菜的。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荠菜的吃法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最传统的饺子,靳宏菊夫妻俩还研发出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做法——粗粮荠菜团子。
靳宏菊丈夫邱红伟说:“这个主要原料是荠菜,荠菜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清热去火,药用价值比较高的一种蔬菜,做起来是比较健康的。”
除了香菇、胡萝卜、虾米等配菜,邱红伟介绍,加入一些青菜进去,能使团子的口感成倍增加。将所有的菜切成碎末,放入调料,加入面粉使馅料之间粘合起来,用手将其团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团子,放进装有玉米面的盘中,最后再“滚”出外皮。
靳宏菊丈夫邱红伟说:“玉米面作为它的皮儿,重复几次放水,像滚元宵似的。”
“滚”好外皮,放入蒸笼中蒸个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等待的功夫,靳宏菊则用剩下的食材做了个荠菜羹。与复杂的荠菜团子不同,荠菜羹只需要将所有的食材放入水中煮开,再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调料即可。不一会,菜团子出锅了。只见外皮橙黄的团子圆润可爱,用手掰开,饱满的内馅散发出浓烈的荠菜香气。对于夫妻俩来说,这口荠菜不仅是开春的标志,也是童年时光的记忆。
李金娥女儿靳宏菊说:“小时候只要吃到荠菜类的一些饺子,就觉得春天来了。”
美食的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因为美味,也因为回忆。一口荠菜,除了春天特有的清香,也有最美好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