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围剿“福寿螺”
2023年10月28日08:30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听说过田螺、海螺和香螺,您是否也曾听说过福寿螺?福寿螺,这个听起来很吉祥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对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今年以来,宿迁市多地发现福寿螺的踪迹,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福寿螺在宿迁市多地现身
粉红色颗粒,桑葚般大小……今年五月份,泗洪县玉珠湖湿地公园的河道内,有市民陆续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备,称连续发现有颜色鲜艳、外形奇特的生物卵块,如同小花一般附着在河道低洼处的植物茎叶处。因为搞不清是何物种,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同样,今年入夏后,在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一处河道边,也有市民陆续发现岸边一些芦苇秆上,大量附着粉红色卵块,且沿着河道呈不规则分布。
随着时间推移,有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些颜色鲜艳,长相奇特的卵块还不停地孵化出类似螺类的水生物,引起了当地居民们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接到报告后,泗洪、宿豫两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先后赶到现场采样分析,经过对比,确认这些粉色块状物均是福寿螺的卵。
专业人士介绍,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雌雄异体,有完整的螺旋形贝壳,形似中国的田螺,但比普通田螺的形体要大得多。
福寿螺与我们平常说的螺蛳、田螺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福寿螺的个体比较大,它的壳顶是平而短的,壳口没有黑色的边框,螺口的开口比较大,颜色是为黄褐色。它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和阴暗的环境,大多数都喜欢生长在浅水低洼处,它是每年的4到6月和8到10月进行产卵。
每年单体产卵上万粒 啃食庄稼危害巨大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是作为食用螺被引入中国,但后来因其口味不佳,被养殖户弃养。这种螺的最大危害是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强,由此带来的危害后果也是触目惊心。
泗洪县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组组长王守军说:“一枚福寿螺受精一次可多次排卵 ,每次产卵几百粒,一年内通常可产卵约1万粒,而且孵化率在90%以上。”
福寿螺多群栖于湖泊、河流、池塘、水田等浅水区域,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生命一般是2到5年,每年的4月到6月是福寿螺的产卵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时期。
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宫子慧说:“刚才我们测了一下,这个卵块的重量是6.5克,这个卵块在福寿螺卵块里面算是比较大的了,大概这个有1000多粒,刚才我们测的直径是2.4毫米,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地强,每年能产卵达到上万粒。”
近年来,我国四川、贵州、湖南等多地出现福寿螺入侵稻田事件,数万亩水稻受到侵害。去年6月,福建省永春县等地不少农户的水稻田被啃食近半,损失惨重。今年8月,江西的宜春、鹰潭、萍乡等地也出现过数百亩水稻田被福寿螺入侵啃食事件。
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特种水产研究室工作人员张高伟说:“首先是生态方面,它由于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会对本土的物种生存空间造成破坏;第二方面是农业生产上的危害,它由于喜欢啃食水稻、莲藕的幼苗,导致产量降低。”
除了水稻、莲藕、菱角、茭白、茨实等水生作物容易受其侵害,福寿螺还对紫云英、慈菇、甘薯、芋头、蒙葵、蔬菜等30多种陆生作物构成威胁。
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贺义雄说:“因为福寿螺一年有很多代的繁殖,每代成百上千颗,甚至上万颗卵孵化,所以在植物幼苗时期,它还会啃食一些蔬菜的幼叶,这样的话,就会对这些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如果不加控制,可以说总的来看,农户或者说种植户的损失,国家农业的产业损失,会很大。从生态方面来看,它会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甚至可造成其它水生生物的灭绝。”
在我国,大部分的螺类都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田螺,更是小吃摊、饭店必不可少的鲜美食材之一,那么这种形体比普通田螺大了很多的福寿螺是否可以食用呢?技术人员将福寿螺的组织切片和分泌物一同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李军说:“大家可以看到,活的寄生虫在它的体内有蠕动。有的(研究显示)多的可能达到6000条左右,所以说如果处理不当,去食用这个福寿螺的话,会造成寄生虫感染。”
多措并举 防治结合 科学系统灭杀福寿螺
破坏生态环境,危及粮食安全,而且属于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天敌,人类也不能随意食用,面对这种外来生物,我们到底该如何防治呢?
在宿迁市的泗洪、宿豫等地陆续发现福寿螺后,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人工摘除幼螺卵块和投放地笼捕获水中成螺的方式来灭杀福寿螺,效果十分明显。
宿豫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水产工程师陈建说:“我们会加派人员对包括河道、农田加大普查力度,具体包括福寿螺在内的10种外来入侵普查物种,对于发现的,我们及时铲除。”
专业人士介绍,常规灭杀福寿螺,可通过物理灭杀和药物处理等技术手段,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多管齐下”。
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特种水产研究室工作人员张高伟说:“第一种,是通过药物在局部安全可控的地区进行药物杀灭;第二种,通过人工捕获,我们可以用地笼,或者不同网眼大小的抄网进行捕捞,对于它的卵,(卵块集中时)我们可以用人工摘除,并且就地杀灭的方式;第三种,我们可以通过放养鸭子、青鱼等喜食螺类的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灭杀成螺)。”
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贺义雄说:“比如说在水稻泥田排水的时候,可以在上游的进水口等地设置拦截网,避免螺体的进入。同时还可以利用我国天然的自然环境,比如利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自然灭螺。还可以在农田中人工插上一些木桩、竹片等供福寿螺产卵,集中杀毁。”
今年以来,宿迁市相关部门也陆续发出倡议,希望市民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规定,不携带、不邮寄禁止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入境。专家表示,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科普宣传、普及福寿螺危害和动员社会力量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源头上“围剿”福寿螺。
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贺义雄说:“可以发挥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的力量,同时完善关于福寿螺的公益诉讼制度及能力建设,同时,还要配合好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治理合力,这样的话,会有比较好的治理效果。还可以在已经发现的水体区域,加大灭螺等行为的人力物力投入,阻断它的迁徙。”
目前,宿迁市各地正在针对福寿螺展开拉网式普查,针对发现福寿螺的区域进行重点标记,及时干预,全力做好防治工作,坚决打赢福寿螺“歼灭战”。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无论是去年引发全国关注的鄂雀鳝事件,还是今年在宿迁市爆发的福寿螺事件,都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一旦任由这类外来入侵物种泛滥成灾,受害的远不止当地生态平衡,更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整体影响。(切换中景) 政府部门要加大科普宣传、加强源头管控、进行有效治理,我们市民也要积极配合普查和防治工作,不随意引入和放生外来物种,如果发现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要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