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放光彩 非遗传承进校园
2024年05月27日07:22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掐丝珐琅,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是珐琅器的一种,亦称“景泰蓝”。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宿迁不少学校都开展了掐丝珐琅培训课。
起稿、掐丝、调沙、点蓝……昨天下午,在宿迁经开区三棵树初级中学的掐丝珐琅社团教室,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第二课堂”正在开展。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讲解步骤和指导要求,开始掐丝珐琅非遗体验之旅。
学生蔡雨芯说:“我今天创作的有山有水,有那种像在高山上看着的感觉。”
掐丝珐琅画,亦称景泰蓝工艺画,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艺术形式利用铝、铜等金属丝线和彩沙,在木板、塑板或金属板上创作出精美的画作。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去年,学校将掐丝珐琅画引入学校文化课程。
老师钱凯丽说:“我们的工具采用了很多简便的,可以在很多综合材料上去实现,比如说有这种小镜子,然后还有这种杯垫,不管是实用性还是美观性,都比较好。”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认真细致。他们沿着已经画好的线稿勾勒出作品的轮廓,然后使用釉料填充色彩。看似普通的铝丝,在经过一番巧妙的弯曲处理后,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细腻的图案。这些图案与色彩鲜艳的釉料相结合,展现出了国画的深邃意境之美。制作掐丝画不仅能提高孩子们运用点、线等色彩和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非遗文化的热爱。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初级中学副校长王志说:“不断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同样,在紫薇苑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化身“珐琅工艺师”,聚精会神地拿着镊子,对照着图样纸“掐丝儿”。
小朋友杨易霖说:“是从画开始,然后再拿胶把它沿着这些画图,把它给胶上,然后再掐,再上色。”
老师先带领大家画稿,为方便制作,一般会选择较为简易的图案,再进行上胶和覆盖线条。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紫薇苑幼儿园副园长吴青说:“我们不断地对孩子打线条这个过程性的操作之后,孩子可以完成得非常好,往往让我们有意外之喜。”
通过掐丝珐琅工艺课,学生们既学了知识,也体验了工匠精神。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紫薇苑幼儿园园长张秋菊说:“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孩子从小在内心根植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