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宿迁蛋粉厂罐头厂 老照片里的食品工业变迁史
2024年09月27日06:30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在宿迁这座城市的记忆库中,有这样一位见证者——曾经的罐头厂工人周永文,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段从老照片中走出来的工业发展史,他的故事,如同宿迁工业发展的缩影,鲜活而生动。
在宿迁市区上城丽景小区,周永文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照片上,九位工人面容淳朴,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希望。照片上面写着是1961年4月9号照的,他是当时的地方国营宿迁蛋粉厂第一批工人。
周永文说:“我的父母亲在蛋粉厂上班,那真是一个好单位。因为他生产的那个蛋粉,次品就卖给工人吃。那时候就是几分钱一个(鸡蛋),只有工人能买到,别人买不到。”
1958年,宿迁蛋粉厂在时代的浪潮中应运而生。那时,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由于条件限制,难以获得新鲜鸡蛋。而宿迁蛋粉厂则凭借精湛的技艺,将鸡蛋深加工成蛋黄粉,出口至这些国家,成为他们重要的营养来源。
周永文说:“50年代还比较落后,做这个东西当时属于高档产品,基本上全部是出口。所以当时的蛋粉厂为老宿迁外汇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个鸡蛋都是省里面专门供应的,每天用车专门把它送到厂里面来,进行生产加工。”
70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蛋粉逐渐失去市场,工厂转型做罐头。1982年,周永文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了罐头厂。那时的罐头厂正如日中天,是宿迁的支柱产业之一。
周永文说:“我进厂的时候还有700多人,在宿迁算是一个大型企业。最早的宿迁的几个有规模的国营企业都在这一片,罐头厂是运河路52号,然后玻璃厂是53号、54号、50号、56号,在这边往南去就是轧钢厂,都在江山国际广场那一块。”
随着罐头厂的不断发展壮大,周永文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团支书,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团员为罐头厂的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世纪后,宿迁的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02年,罐头厂进行了改制重组,成为宿迁市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搬迁到了宿豫经济开发区(现为宿迁高新区),到了2005年,公司已经发展为江苏省最大的罐头生产企业之一。
周永文说:“这几张照片大致是2005年到2008年期间拍的。我们的产品已经远销欧、澳、美、加。这是2005年的时候,法国的一个专家到公司进行考察。当时的领导班子从刚刚盖好的生产车间走过,拍下来的一个镜头。”
在周永文的记忆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刻。
周永文说:“2008年奥运会,我们的黄桃罐头被奥运会指定为生产产品。也就是说,奥运健儿奥运村所有的黄桃类罐头都是我们家做的。当时是武警来押送到奥运村,生产的时候车间都是武警站岗。在门口,每个工人都亮牌子,你是哪个车间的他才让进去,严格生产。”
如今,宿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稳固的农业基础,将新型食品产业链列为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精心打造河蟹、花木、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以及稻米、果蔬、生猪、肉禽四条核心产业链,益客、娃哈哈等多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宿迁,为食品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宿迁经开区,2017年落户于此的江苏西麦食品有限责任生产繁忙,已成为中国燕麦行业的标杆企业。
江苏西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厂长张道磊说:“目前我们生产是旺季,计划今年2024年产值能够突破8个亿。我们二期建设从2023年6月份开始建设,到2024年年底,我们预计可以竣工投产。竣工投产之后,我们公司将达到12个亿的产值规模。”
如今,已经退休的周永文仍然关注着宿迁的工业发展。他见证了宿迁从一个小县城到地级市到全国百强市的华丽蜕变;也见证了宿迁工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转变。
周永文说:“我到过南钢,到过三元轮胎,到过秀强玻璃,到过北斗集团参观过。像南钢,整个都是智能化、机械化。从那个走道上走过,你就感觉到祖国的伟大。把机器设置好以后,那边就是一条龙(流水线),全部都出来了。想都不能想,发展得太快了。”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起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时光荏苒,激情燃烧的岁月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如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辈仍需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