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 热点
  • 网视
  • 综合
  • 政务
  • 时政
  • 社会
  • 县区
  • 鸣宿
  • 金融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汽车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岁月如歌 从茅草屋到小洋房 75年成就美好“住”愿

2024年10月12日06:28   来源:宿迁广播电视总台

0

  房子,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新中国成立75年来,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居所”的变迁,更像一面镜子,既是人们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在宿豫区东方花园小区,80岁的力光华老人和老伴苏丽娟拿出家中的几本老相册,向记者展示起来。在1968年这张全家福里,女士身着花棉袄、男士身着军大衣,站在自家的茅草房前,脸上写满了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坚毅。力光华姊妹8人,排行老五,打记事起,力光华就住在这个茅草房里。

  力光华说:“当时堂屋三间,过道两间。原来我大哥二哥都在家里,我二姑姑家的表哥,大姑姑家的表哥,都挤在我们前面的过道里。冬天的时候冷,把玉米秸捆起来,用柳棒子把它架起来,中间装上麦瓤,兄弟四五人都在那麦瓤铺上,你说冷吧,也不冷,兄弟几个给一起挤挤也热闹。”

  多雨季节,茅草房里空气不流通,房屋内又闷又潮,土坯墙壁还会受潮发霉,导致泥土脱落。有一次,力光华险些被砸伤。

  力光华说:“一次下雷雨,还有村里一个小伙伴跟我一起住的,我在看书,我听到外边哗啦一声响,我说糟了,是不是哪块墙塌了,十分钟都没有,哗,整个房子塌下来了,给我们俩罩在下面了。因为那个屋上面有大梁,下面有支撑,就把两边梁撑到地下,我们两人就幸免了。”

  1973年,从部队退伍的力光华被分配到地方的服装厂,考虑到他和妻子苏丽娟刚结婚,单位照顾,给他们安排住在一个砖瓦房。虽说空间很小,但比过去的茅草房强了很多。1980年,力光华由于工作出色,被借调到第二轻工业局,单位分配他一个50多平米的瓦房,共两间屋,一家四口开心极了。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这样一套单位分配的住房,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老人当时特意拍下照片,作为纪念。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经济迅速发展,商品房时代正式开启。宿迁建市以后,力光华所在单位盖了一批商品房,并根据名额和工龄,确定购房款,力光华当时花了不到三万元,买了一套三室一厅80多平米的楼房,听周围人介绍,老两口也开始有了装修的概念,刷大白、打柜子、摆装饰书画,还特意挑选了明亮的瓷砖铺设客厅与厨房地面,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整洁。

  老伴苏丽娟说:“家里有卫生间、厨房,还有阳台,多好。我们那小时候都讲过的,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要牛,点灯不要油,住的是高楼。我到那会就想起来了,我们小时候说的话都实现喽。”

  2004年,退休后的力光华和老伴购买了如今这套房子,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装修,小区的绿化、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让他们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2011年,力光华有感而发以鹌鹑和菊花,取“鹌、菊”二字谐音,创作了一幅近十米长的《百姓安居图》,来歌颂如今住房变化折射出的幸福生活。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高层住宅、花园洋房、独栋别墅...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房屋的舒适度、美观度、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室内装修等有了更高的追求和体验。此外,政府还牵头出台了改善老旧小区、推出购房优惠等一系列暖人心、得人心的好政策,让更多人享受美好“住”愿的幸福时光。

  城区某售楼处销售员陈女士说:“像首套房商贷利率是3.25%,最低首付是15%。除此以外,新小区的户型越来越好,宽厅、采光等,配套也是更加齐全。幼儿园、大型综合体、运动场,让市民的生活更便捷以及舒心。”

  近年来,宿迁市立足不同层次人群住房需求,把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全市居民实现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目标。如今,居民住房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都能选择到功能齐备的住宅,越来越多家庭安居乐业的梦想变成现实。

总共: 1页   
作者:李宇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