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 热点
  • 网视
  • 综合
  • 政务
  • 时政
  • 社会
  • 县区
  • 鸣宿
  • 金融
  • 房产
  • 教育
  • 健康
  • 汽车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从胶片电影到3D巨幕 观影体验越来越好

2024年10月17日08:58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0

  如今,看电影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然而,回望过去,观看一场电影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享受。在宿城区双庄街道,有着50多年电影放映工作经历的市民谷亚庭,真切地感受着电影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变化的。

  上午,记者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电影放映员。面对手中的电影胶片,老人仍爱不释手,透过胶片仍能清晰地看到一幅幅电影画面。在谷亚庭的家中,至今仍保留10部老的电影胶卷,包括《黄河大侠》、《断命纹身》、《非常假日》等不同类型的电影,每份胶卷都是装在专门的大铁盒里存放。

  谷亚庭说:“大的呢,就一提三本,这小的呢就一提两本,影片按时间长短的,影片长就六本,就两个大箱子,影片短的就一个大的配一个小的,正常一般电影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一大配一个小的,一份(一部影片胶片)都有50斤。”

  谷亚庭今年已经79岁了,从小他就对文艺工作有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后,他因突出表现被原宿迁县文工团招为演员。1968年,谷亚庭报名参军,并因文艺特长经常参加部队的巡回演出。1974年退役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他推着板车,载着电影放映的各种工具,穿梭在各个乡村之间。在那个年代,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匮乏,能看一场露天电影,对村民们来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谷亚庭说:“一听说来村里放电影了,都三四千人看一场电影。观众朋友看不到,都爬到树上看,树杈上看,草堆上看,正面站满了,站背面看,就这样看,人多。我在耿车放电影,双庄人跟我跑去耿车看,跑几十里路去看电影。”

  谷亚庭回忆,七十年代的电影类型较少,多是《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红灯记》等战争题材影片,但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被称为“老三战”的电影,大家百看不厌。

  谷亚庭说:“‘老三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地道战》这三部电影,只要放,天天都有人看,老百姓喜欢看,看一百遍也喜欢看,白天在会堂里面放两三场,晚上下大队也放两个大队。最高一天放5场、6场,最少也得放2场。”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少林寺》、《黄河大侠》、《小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一批优秀国产电影的涌现,人们的观影热情也空前高涨。谷亚庭的电影放映工作除了露天,还有一部分是在乡镇礼堂里,那时候的座位总是供不应求,买不到电影票成为大家最犯愁的事。

  谷亚庭说:“买不到(电影票),晚场电影更难买,特别星期天,学生放假看电影更多,基本影院电影场场爆满,都要从票贩手里买票。”

  进入新世纪后,电影院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看露天电影的人逐渐减少,“大会堂式”的乡镇电影院也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视听效果更好、播放场次更多的现代化电影院。如今,影院的放映技术和硬件设施再次升级,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完美的视听享受。市民王女士就是电影院的常客,只要有感兴趣的新电影上映,她就会到影院观看。

  市民王女士说:“因为在电影院看电影,观影效果比较好,比如说看3D电影,我们比较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家看用平板看肯定没有那个感觉。”

  目前,宿迁有电影院45家,共有银幕197块、座位58279个,各家影院均采用当今国际电影工业较先进的数码视听设备。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宿迁地区国庆档电影票房超940万元,总出票数为23.8万张,总场次为9486场。

  影院值班经理马文巧说:“平均每天都能有三四千人来观影,影厅上座率都能达到80%以上。现在观众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直接在家里面选座,电影院里除了普通座椅,还有按摩座椅、电动沙发座椅,影厅也有2D、3D激光巨幕、IMAX,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提升。”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年宿迁都会开展电影下乡放映惠民活动,精选优秀影片,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题材。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看电影的乐趣。

  电影放映行业的发展,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希望电影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温暖和回忆。

总共: 1页   
作者:姜飞雪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