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草编传承人姜清兰:将非遗草编 带进大学校园
2024年11月24日08:33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结草为衣,黄冠草服。”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手工艺技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用草本植物为原材料,来做衣做帽。随着社会的发展,草编逐渐成为一种工艺品,赋予生活别样的趣味。在宿迁,草编非遗传承人姜清兰就将这份手艺送进学校,带进课堂,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
在宿迁开放大学非遗进校园课堂,草编非遗传承人姜清兰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将最常见的玉米皮做成手工艺品。从如何挑选合适的玉米皮到如何保持撕下的皮条宽度一致,每一个细节,姜清兰都亲自示范、细致讲说,同学们围坐在她周围,全神贯注地学习着。
学生陆俊妍说:“我正在编的是一个原创的小篮子。以前觉得非遗文化离我们很远,直到真正拿到手里,才觉得非遗文化这么宝贝,这么有魅力。”
冬季气温低,帮同学们把玉米皮提前过水软化,既是对同学们的呵护,也是姜清兰对草编材料的珍视。姜清兰的父亲就是个手艺人,小时候,她常常跟在父亲身边,看他用柳条、桑条等编织出实用的篮子、筐等生活物品。虽然这些物品略显粗糙,但在那个年代,却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用具。耳濡目染下,姜清兰也逐渐爱上了编织。
非遗草编传承人姜清兰说:“我们老祖宗都有好几千年了,这个传承,平时我是在电脑上看看,然后自己再摸索,慢慢地,就是做一些自己想要的作品,尽量给它做得精致一些。”
长大后,姜清兰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手工特长,带着孩子们一起编织绳边、藤编等小物件。后来,她尝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玉米皮来编织作品。她发现,玉米皮不仅环保易得,而且编出来的作品既美观又实用,每次玉米丰收,她都会下乡收集玉米皮。
非遗草编传承人姜清兰说:“收集玉米皮就是很辛苦,天气很热嘛,有时间能收三四袋子,都是那种大的鱼鳞袋,然后要给它晒干,用的时候呢,拿过来洗洗,干干净净的就可以用了。”
现在,姜清兰的作品多达几百件,从花瓶、花篮到小蜻蜓、小金鱼等花鸟虫鱼的小物件,再到包包、筐等实用物品,她都信手拈来,甚至还会在创作时加入现代元素的构思,眼前这条一米二的龙舟更是栩栩如生。
在不断研究摸索下,姜清兰掌握了一字扣、八字扣、二维脚编等多种基础编织技法。她的作品多次在评比中获奖,2022年,草编被评为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清兰也成了非遗草编的传承人。目前,宿迁共有三位非遗草编传承人,另外两位都是在姜清兰的影响下接触草编。长时间低头编织,姜清兰的眼睛和肩膀都受到了影响,现在她积极参加各种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并利用非遗进校园的契机与多所学校进行合作,希望将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
宿迁开放大学党委委员李娟说:“通过我们的非遗进校园,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多地加入到我们非遗社团,让学生能够更加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非遗草编传承人姜清兰说:“我这个手艺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到我这里,我就想把它给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还有这些学生们就是给它传承下去,让他们再创新,再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