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皂河庙会:漫步“云端”的高跷艺人们
2025年02月08日08:58 来源: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
皂河庙会上,人潮如织,除了吃喝玩乐,各种特色民俗表演更是热闹得很。尤其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高跷艺人的精彩表演,更是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在庙会入口处,皂河镇高甸高跷团的团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戏服,脚踏高高的木跷,逐一亮相。他们身姿矫健,步伐轻盈,仿佛在空中漫步。随着音乐的节奏,团员们展示了一系列喜庆的拜年动作。
外国友人 迪克说:“非常传统,也非常有趣,我喜欢这个表演。庙会非常好,宿迁是个美丽的城市,我这段时间和我妻子、儿子都住在这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踩高跷表演实则非常难以把握。皂河镇高甸高跷团团长曹绪强今年已经80岁,现场给我们演示了表演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皂河镇高甸高跷团团长 曹绪强说:“上这个高跷必须用高的架子,坐在架子上才能够绑。如果没有架子是绑不起来的。底下的脚我们够不到,必须有人配合我们绑一下,要绑紧绑牢,不能松懈。如果松懈会摔倒,站起来,要垂直站稳再挪步。”
绑好高跷只是第一步,要想在高跷上的动作行云流水,除了要有极好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也很重要,而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
皂河镇高甸高跷团团员 曹先生说:“连学加练20年了,那时候吃不少苦,也摔倒过。因为喜欢,坚持了这么多年,因为是爱好,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到这皂河龙运城来演出。”
队员们通过长期的练习和传承,不仅掌握了精湛的踩高跷技艺,还将其与丰富的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相结合。每次演出,总能吸引众多市民围观,团员们演出时也更加自信。
皂河镇高甸高跷团团长 曹绪强说:“我们演职人员最喜欢的就是观众多,他们能给我们鼓掌捧场,我们演得也带劲。”
宿迁市高跷表演的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具体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董、王二姓的两家民间艺人自山西逃荒到宿迁境内,他们将山西老家的高跷带到宿迁,经过代代传承,不断更新发展,形成了现在人们常称的“董王高跷”。这种高跷表演形式集造型性、技巧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并逐渐成为宿迁地区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市民 朱先生说:“之前没有看过,今天看到这个传统的节目非常有意义。这种节目能够继续发扬下去,给老百姓带来更接地气的节目来展示一下。”
皂河镇高甸高跷团团长 曹绪强说:“我希望很多年轻人能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我无私奉献培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