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惜才爱才 激发人才“源动力”
2023年04月20日08:28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重金奖励、零门槛落户、住房补贴……近年来,面对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宿迁市持续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多维度引育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专业硕士毕业的廖剑桥是四川人。2021年10月,宿迁市在西安高校开展智荟宿迁——“人才招引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发布了一揽子人才政策,受此吸引,廖剑桥毅然选择来到宿迁,于去年正式进入海天(宿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 廖剑桥说:“因为我是食品专业,然后宿迁本地有很多这个相应的食品企业,另一个方面的考虑是宿迁市政府对于人才扶持和补贴比较大,像是因为我是985的硕士研究生,可以拿到15万的购房补贴以及6万的生活补贴,像是今年我就已经拿到了第一笔2.4万元的生活补贴。”
作为一座新兴城市,宿迁的发展最稀缺的是人才资源,最需要的是人才支撑。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连续推进多项举措,从2017年起连续六年的“人才招引进校园”活动,到“购房券”发放、帮助引进人才解决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推行“宿迁英才卡”制度,再到人才资源信息库的“智慧”服务,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这不,近期,2023年中心城区人才“购房券”申兑正在进行。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 徐兴说:“目前15万的购房券已经申兑完成了,确实在申报购房券的过程中,发现宿迁政策还是很好的,申报的流程也比较简单,把材料递上去以后,很快就下来了。”
宿城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科负责人 王岩说:“按照‘来了就发券、买房就兑现’的原则,发放5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购房券’。人才在宿迁工作满一年且购房后即可申兑,购房券兑现按补贴金额4:3:3比例,分三次兑现到位,吸引更多的有志人才‘迁宿迁,创未来’。”
对外招引“强手”,对内培养“能手”。近年来,宿迁市创新体制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以乡土人才为例,去年,宿迁市出台乡土人才培养评价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全市新增培养乡土人才取得职业技能等级15000人,取得各级职称1800人,让农民“有职称、有地位、有传承”。
从事农业科研工作47年的王国盈,研究的课题曾获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繁育的巴西旱稻种子,推广到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带动了上千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研发的轻基质穴盘换根嫁接育苗抗重茬栽培技术,让农业实现工厂化、产业化的生产。如今随着宿迁市乡土人才培养评价的改革,他不仅获评副高职称,还担任了泗洪县青年农民创业关爱指导团团长,已累计培养农业种植专业人才26人。
泗洪县副高级乡土人才 高级农艺师 王国盈说:“我被评为县级乡土人才,比如下乡帮助别人,在技术上面指导农户种植。每年培训技术工人正常在40个人,利用我们这个乡土人才的技术和身份,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做强做大做好,争取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工程、宿新锐培养计划、《宿迁市卓越工程师“青苗工程”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宿迁市的人才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不仅如此,宿迁市还将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深化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改进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全力打造集聚力强、辐射力广、创新创业活跃的区域人才高地。今天的宿迁正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全面开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