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景观河” 宿迁完成482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2024年11月09日08:27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昔日臭水沟,今日景观河。近年来,宿迁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入选国家首批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为契机,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初冬时节,行走在宿城区耿车镇九支沟边,只见阳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蓝天白云与绿树青草相映成趣,村民们一边聊天,一边垂钓,尽享好时光。
今年以前,该河道因受农村生活污水、底泥释放等多重污染源影响,一直都是周边居民的“心病”。2022年,宿迁入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15个国家试点支持城市之一,九支沟作为12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之一被列入国家平台监管。
作为宿城区西南片区水环境改善的关键一环,九支沟综合治理项目采用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来消除黑臭水体,还通过建设生态缓冲带、实施生态护岸,将九支沟与周边的生态农业项目、美丽乡村融为一体。今年1月,项目达到竣工标准。
宿城区耿车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佳芝说:“第一方面是内源治理。第二方面是对九支沟沿线的村庄进行生活污水的收集,一共铺设了7600多米的污水管道。第三方面是整体的水质的提升,其中包括生态护岸,投入了60套的仿生生物填料床,进行一个水质的提高。”
黑臭水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后续如何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更是重中之重。记者在泗阳县卢集镇农科中沟治理项目现场看到,岸边柳树随风起舞,水面增氧设备嗡嗡低鸣,微风拂来,清新舒适,呈现出一幅“城在湖畔、人在景中”的农村新风貌。
农科中沟治理前,河道上游水体发绿,水体藻类异常增殖,中下游水体发黑。治理后,水体透明度达40厘米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黑臭水体治理标准。
泗阳生态环境局自然科负责人尤宣浩说:“我们将在前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新一轮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整治,不断夯实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河道巡查、保洁和水质检测等工作,一旦发现水体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范水体返黑返臭。”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近年来,宿迁市坚持“一体化”推进、“清单化”实施、“常态化”监管、“长效化”管理,扎实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宿迁已完成全部12条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清淤疏浚工程量为11万立方米,建设生态护坡24万平方米,铺设管道66公里,改造污水处理站1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910吨/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6.6%;带动市级清单内482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