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结“好果” “泗蒌一号”熟了
2024年12月24日08:24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种苗研发培育是农业的“芯片”。一株不起眼的瓜蒌苗,经过精心培育,也能茁壮成长为富民增收的“摇钱树”。这两天,泗阳县庄圩乡自主培育的“泗蒌一号”种苗迎来第二年收获季,且表现十分出色。
走进庄圩乡瓜蒌种植基地,数千亩瓜蒌藤上硕果累累,黄绿相间,十分喜人。尽管此前遭遇了高温天气的挑战,但瓜蒌产量依旧可观,甚至超过了头一年。
种植户王克平说:“这个瓜型大,瓜最大的都能达到这个三斤重左右。在第一年亩产瓜蒌子都达到250斤到260斤。今年估计(亩产)在250到300斤。”
庄圩乡已有10多年瓜蒌栽培历史。过去,种苗依赖于安徽引进,从最初的“皖蒌1号”一直到“皖蒌25号”。但由于气候、土壤差异,种苗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抗病能力较弱、瓜型小、千粒重较轻等问题。因此,研发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原生苗迫在眉睫。2020年,庄圩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杠杆,支持本乡居民王胜、沈秀丽夫妇成立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安徽农科院,建起了瓜蒌研发中心。2021年初,中心试培育出“泗蒌一号”零代组培苗。
泗阳县庄圩乡工作人员姬贵扬说:“利用安徽的皖蒌加上我们本地的雄性瓜蒌,研发出具有我们本地特色的“泗蒌一号”。通过这两年的种植,“泗蒌一号”的品种表现非常好,它的抗病能力强,同时瓜蒌结的大,籽也大,所以它的千粒重与安徽皖蒌相比,应该说增加了一倍以上。”
如今,泗蒌一号可实现亩产干籽80公斤,亩均效益提升10%。当地还积极引导和支持瓜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瓜篓子的深加工车间,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这里的瓜子的投料、炒制、包括风干、装袋,都可以通过机器来一步到位。
瓜蒌子炒货车间负责人吴海燕说:“比较忙,每天都要炒一两千斤,现在就是一台机器在用着,假如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是两台机器同时开起来。”
在政府支持下,目前庄圩乡共有大楼、农科、淮河等7个村(社区)栽培瓜蒌,总面积超8000亩,年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每年可增加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7万元,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机会。
泗阳县庄圩乡工作人员姬贵扬说:“我们还与农户签订了供苗干籽回收的责任书合同,让农民种我们泗蒌一号的瓜蒌无后顾之忧。今年,我们计划把我们的研发中心扩大到两万平方米,供苗可以从目前的60万株,提高到200万株,这样的话就能够使泗蒌一号的瓜蒌品种能够走出江苏省,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