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潮后 共享经济寻求供给侧降本增效
2021年04月12日10:2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微博网友“前世可能是勇士”晒出自己的账单,小电充电宝扣费99元,充电时长显示为4天9小时58分。“明明用了一小时就还了,说我没还成功,免密支付被扣了99元,客服却说没办法。”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价格涨至4-6元/小时,酒吧、夜间餐饮场所等地甚至高达10元/小时,根据不同地点,收费方式采用半小时或一小时制。
共享经济在保持持续发展活力的同时,要开始集体收割“韭菜”了吗?
共享业态发展尚不平衡
共享单车在经历前期的无序投放后,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普遍增长。王小月 摄
“共享”已经成为广为消费者熟知的业态。2017年,从共享单车开始,之后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共享衣橱等行业相继涌现。
所谓共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通过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准确发现多元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最佳体验和物尽其用的消费观。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2020年,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当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
但在不同领域,共享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数据显示,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办公、交通出行等领域市场规模同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9.8%、26%和15.7%;生活服务领域同比下降6.5%。
《报告》认为,受疫情影响,共享经济主要领域都将迎来整合期,一些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平台,将被迫退出市场或主动寻求合作机会,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资本力量雄厚、综合实力强的品牌聚焦。
疫情对共享办公业态带来了一定影响。《报告》显示,疫情之下许多企业选择或转型线上办公,对共享办公的需求不断减少,导致共享办公企业的收入也随之受到影响。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共享办公领域交易规模出现显著下降,同比下降了26%。
不过,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经过整合后的联合办公市场资源将向少数头部企业聚集,行业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至2200亿元以上。
而对于共享单车行业而言,除了运维方面的不断规范外,至今尚未有任何一家头部平台表示已经盈利。
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共享单车在经历前期的无序投放后,行业内运维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呈普遍增长趋势。
因而各平台在相关领域,如电动车等方面也开始进行探索。据了解,共享单车头部品牌几乎都曾探索过两轮电动车这一模式,但由于监管更严,也使得这一细分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涨价潮引发争议
近日,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王小月 /摄
曾经不被看好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今年则消息不断,颇为活跃。
继优客工场赴美上市,成为共享经济第一股后,4月1日晚间,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同一天,“搜电”与“街电”宣布正式合并,双方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街电与搜电合并后,合计用户规模将突破3.6亿人次,日订单峰值将达到300万单,据称市场份额将达到行业第一。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随着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持续加剧,行业头部效应愈加明显,未来的竞争也将围绕头部平台展开,而中小共享充电宝品牌生存将越来越难。
在被资本关注的同时,共享充电宝因其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单一且不断涨价,让其备受争议。
2015年前后,共享充电宝进入大众视野,因其便利性受到青睐,每小时1-2元的收费也能够被大多消费者接受。到2017年,大多共享充电宝品牌仍以1元/小时吸引用户注册。但是,《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2019年,共享充电宝涨价潮悄然开始,收费标准从1元/小时涨至2-3元/小时。目前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1.5元/半小时-3元/半小时不等,24小时封顶价格也涨至60元,总封顶为99元。短短几年间,其收费标准已上涨3-4倍。
看着近几次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账单,90后消费者李淼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现在出门尽量带充电线、充电宝,在外使用共享充电宝太贵了。
然而贵归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门手机没电是不能“忍受”的,共享充电宝仍是刚需。
不过,刚需之下,共享带来的麻烦逐渐增多。
“家里有四个共享充电宝,有的是忘了还,有的是一时没找到归还点,超过24小时,都花掉99元就懒得还了。”张佳佳说。
“李泽”则对共享充电宝天然不信任,因为需要微信授权,担心在手机里安装插件或病毒。
涨价的不光是充电宝。
经常购买共享单车月卡的小吴发现骑共享单车越来越不划算了,“半年前买共享单车卡月卡只要1.8元或4.8元,近期买则需要17.8元,即便是买连续包月卡有一定优惠,但第一个月也要14.8元,第二个月起则要16.8元。”
《中国消费者报》查看哈啰单车、美团单车北京地区收费标准,均为1.5元/30分钟,骑行不足30分钟按照30分钟计费。在上海,哈啰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5分钟收费1元,这样算下来,1小时4.5元。价格已高于公交车费用。
近日,“上海哈啰单车半小时费用涨至2.5元”登上微博热搜,尽管官方发出回应称“近期并没有对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区域调整价格”,对于这一回应,不少网友仍不买账。
涨价并非唯一盈利模式
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割“韭菜”,这样的套路屡试不爽。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都呈现从群雄逐鹿到几个玩家主导的格局,失去持续的造血能力,消费者能接受涨价的上限又是多少?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鲲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移动互联网发展这几年,形成了烧钱补贴培养用户习惯,习惯养成以后涨价收割的套路。“涨价的后果应该会有一个延迟效应,很多人在用的时候可能没注意,或者当时实在没办法,但是用过几次之后,看到当月账单时,应该就有所体会了。”
虽然共享经济业态受到市场欢迎,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型平台对市场支配地位不当利用、数据独占、垄断性扩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垄断性扩张是造成涨价的主要原因。
《报告》明确指出,大型平台通常具有资本优势、数据优势和客户优势,一旦获取市场优势地位,平台往往通过价格或者降低服务提供者的收益分成等方式攫取超额利润。
从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来看,对平台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反垄断监管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将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维护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在众多消费者开始吐槽和不满的情况下,共享经济企业显然需要寻找新路。
张鲲分析认为,以充电宝为例,快充技术逐渐成熟,电池续航逐渐增强,共享充电宝企业变现模式单一(租金+广告),在营收增加的同时,利润下滑,也说明了用户黏性在下降,需要持续烧钱才能维持高增长。企业必须创新模式,不然很可能是下一个ofo。
此前,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以C端消费者用户为主,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不少共享平台尝试转向B端即企业服务市场。在共享出行领域,嘀嗒出行与西安、沈阳等城市开展合作,通过打通乘客、司机、计价器、车辆以及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用户打车后,一次扫码即可实现行程实时查询与分析、服务评价与投诉、使用多种出行工具等系列线上功能,让乘客享受更为便捷智能的乘车体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共享平台开发B端市场,一方面可以较低的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服务降本增效,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服务。(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