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放心消费 / 正文

完善专项评价规程 给更多汽车贴上“安全”标签

2022年04月26日10:2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0

  随着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加速、新兴品类层出不穷,汽车消费市场正步入快速切换期。

  面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更具针对性的专项评价规程,将真实还原产品实力,为消费者购车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主办的2022汽车测评国际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围绕“自动驾驶测评的中国方案”和《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开展,旨在通过完善相关标准规程,提升汽车产品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汽车专项评价规程是提高汽车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吴博峰/摄

  微型新能源车受重点“关照”

  身材娇小的微型新能源车,真的安全吗?不少消费者对于微型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一直以来,微型新能源车在汽车消费市场中受到广泛追捧。以热销车型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为例,该车在2021年的累计零售销量达到近40万辆,连续多月蝉联单月销量榜单冠军。

  微型新能源车之所以受欢迎,与其售价亲民、小巧灵活有直接关系。但也正因微型新能源车受车身尺寸、价格等因素限制,其安全性能、续航、充电性能让一部分消费者有所顾虑。如何打破人们这一固有认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关系到微型新能源车发展的持续性。

  日前,为推动微型电动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解决用户使用的痛点问题,中汽中心发布了《微型电动汽车专项评价规程》,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据悉,该规程适用于车身长度小于4米的纯电动乘用汽车,主要包括碰撞安全、使用安全和续航充电3个版块。其中,碰撞安全主要评价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的过程中,车身结构及约束系统(诸如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气帘等)对于内部驾乘人员的保护效果,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鞭打试验3个项目;使用安全主要评价用户日常用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充电安全、制动性能、电磁抗扰、涉水电安全和人体电磁防护5个项目;续航充电主要评价用户使用的痛点问题,内容包括常温续航、低温续航、低温充电和充电兼容性4个项目。

  中汽中心总经理安铁成在峰会上表示,随着微型电动汽车技术、相关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该规程也将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使测评内容更能体现中国本土交通事故形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辆信息和实际使用体验情况,进一步推动汽车企业技术进步,改善车辆安全性及驾驶体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辆的安全性表现,对消费市场选购车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消费者用车观念日趋成熟,人们对安全性的关注程度只会越来越高。“一些对于车企或整个汽车市场意义不同的新兴产品,更应该拿出与其市场表现相匹配的安全性,来满足人们对于车辆高安全性的要求。”他说道。

  构建自动驾驶安全的中国方案

  记者从峰会上获悉,去年,国内汽车市场共有711款新车上市,其中328款具备智能驾驶功能,占比超过45%。随着智能化产品种类的日益繁多,满足用户更高层需求的自动驾驶测评中国方案也呼之欲出。

  当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量产车型的自动驾驶功能水平都聚焦在L2级,以辅助驾驶、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为主,但驾驶员依然是驾驶主体,要承担主要责任。

  对此,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要想真正在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应用,进而形成一个大的智慧出行系统,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需要突破。”据他介绍,自动驾驶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未来自动驾驶实现的过程中,安全将是一大核心问题。

  构建一套集“实时动态数据、基础服务内容、协同计算环境”三位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在相关技术的推动过程中,如何通过中国场景测试评价等方式发现隐患问题、突破自动驾驶汽车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将是智能网联中国方案发展的关键一环。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袁建华在峰会上介绍说,我国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国家通过标准规范等技术法规,为消费使用、安全管理等打造了最为基础的保障。行业测评标准则以更多维度验证产品性能,促进了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和品质,并为未来相关国家标准、制度法规的制定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3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以下简称《分级》)(GB/T40429—2021)已正式施行。据悉,《分级》综合考量动态驾驶任务、最小风险策略等多个维度因素,明确了相应级别下汽车用户应承担的驾驶任务。

  “当前L3级自动驾驶产品即将进入市场的关键时点,为了便于消费者清晰了解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在能力范围和使用边界上的区别,引导消费者正确、理性、安全地选车用车,推出并实施自动驾驶车辆测评规程势在必行,”中汽中心智能网联测评首席专家秦孔建在介绍面向用户的自动驾驶测评体系时表示,构建面向用户实际用车需求的测评体系,需要把握“指标契合消费者的选车需求”“场景符合中国消费者用车实际”“方法客观专业值得用户信赖”“限值贴合行业现状又适度超前”等几方面的关键原则。

  评价体系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数据显示,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评测车型年平均综合得分率由2018年的75.9%上升到2021年的89.1%。不难看出,第三方测评对行业进步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中国汽车安全性能逐年稳步提升。

  近年来,自主品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近46%,为近年来最高值。这与评测标准持续提升、汽车产品力不断增强有着直接关系。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给汽车发展带来了极大变化,汽车安全性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涉及车辆传统功能安全,还涉及车辆动力电池、相关数据、网络等安全。在此背景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对于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用车安全尤为重要。

  李克强教授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对红绿灯的环境感知准确率已达到95%,行人感知准确率90%,车辆感知准确率98%,尽管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未达到绝对的准确,其决策智能性远低于人类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车辆的感知性能受雨、雪、雾、霾、强光、沙尘等天气影响显著,存在人工接管的情况,还需通过技术手段不断的完善。“任何一次人工接管的出现,均意味着潜在的自动驾驶事故。”他表示,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一诉求。要突破自动驾驶汽车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测评体系,以尽早尽快发现隐患问题。

  因此,以国内汽车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选择消费者选车、购车关注的核心指标,建立以客观测试为主、消费者调研补充的融合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实现更安全、更绿色、更愉悦的出行体验,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也对汽车技术与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安铁成在峰会上表示,为了满足这些高品质期待,为了检验达成的效果,就需要汽车第三方测评。通过专业、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汽车测评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汽车消费指南,为政府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为行业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向。

总共: 1页   
作者:吴博峰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