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商品使用效果、卖惨营销……浙江省消保委公布直播带货五大问题
2024年11月19日10:2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主播夸大商品效果、不文明带货、商家信息展示不齐全……“双11”前,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网络直播带货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和专项消费体察。11月6日,浙江省消保委召开网络直播带货消费体察约谈会,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视频号七个平台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本次线上问卷调查共收集1020份有效样本,涉及上述七个平台的珠宝首饰、保健品、医疗美容三大品类直播间50个,共发现五个问题。
一是主播夸大商品使用效果。问卷调查显示,57.4%的消费者表示直播间存在夸大商品效果情况。体察发现,在医疗美容类直播中,主播通常夸大产品美容效果,声称某种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皮肤状况。在珠宝首饰类直播中,主播存在夸大珠宝首饰价值的情况。在保健品类直播间,主播经常模糊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界限,将普通食品暗示具有保健品甚至药品的功效,或过度夸大保健食品作用。如在某直播间所售的美国原装进口纳豆激酶红曲片,主播宣传该产品能治疗血栓问题,具有养护血管的功效,但商品详情页显示为“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在咨询客服时,客服表示该商品具备国际GMP药品合格制药认证以及FDA美国药监局认证,随后客服又表示该商品为中成药,与商品详情页介绍的营养补充食品相矛盾。
二是主播不文明带货。问卷调查显示,34.5%的消费者认为直播间存在夸张炒作,22.3%的消费者指出直播间存在剧本式营销,卖惨、扮丑。体察发现,在保健品类和医疗美容类直播间,主播常通过饥饿营销、卖惨、粗俗语言、制造容貌焦虑等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
三是商品或商家信息展示不齐全。问卷调查显示,30.8%的消费者认为商品成分或材质、商品来源等信息展示不完全。体察发现,部分直播间缺乏对商品成分、材质等关键信息的详细说明,主播口述成为消费者唯一的参考依据。同时,部分直播间的商家未在直播间内显著位置展示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四是存在退货难现象。体察发现,部分直播间虽然声称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但在实际过程中存在客服以模糊、拖延的方式回复,阻碍或延迟消费者的退货请求。如某直播间销售的“芙顺堂李时珍葛根灵芝片”商品详情页面标注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而消费者收到商品在无理由退货期间申请售后时,系统称已错过售后申请时效。
五是存在销售“三无”产品问题。问卷调查显示,56.3%的消费者认为商品质量与描述不符。体察发现,在医疗美容类直播间内存在销售“三无”产品问题,即商品在直播中被夸大宣传为具有显著效果,但实际收到的产品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如消费者在某直播间购买除皱产品,收到的产品无说明书、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等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参会平台负责人均表示已开展自查自纠,将对违规商家和主播进行处罚,加大合法合规经营培训力度。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强调,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锚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发力,强化即时监控,从源头为直播保真;要加强对主播的管理和约束,要提倡“无上限服务”,而非追逐“无下限流量”;要引导商家在营销中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