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炖猪肉
2021年12月16日09:55 来源:泗洪县大楼实验学校
不久前有幸参加“宿迁市周云名校长工作站第四次研修活动”,聆听了江苏省教科院赵华教授的讲座《双减背景下的育人理解和课堂革命》。赵教授就如何进行课堂变革,给我们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1.育人理解与学习定位;2.好课:想清楚,说明白;3.明题:规范、理解、合适;4.阅读:终生学习的姿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教授的讲座诙谐幽默、高屋建瓴,从不同的视角剖析当下教育乱象,让人豁然开朗。其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他剖析的“萝卜炖猪肉”效应。他说,当下有很多校长、老师热衷于“补差”,即把所谓的差生集中在一起,想方设法地补习、提升,但总是不见效果,或收效甚微。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萝卜炖猪肉”的原理。“萝卜炖肉”即是把萝卜和猪肉放在一个锅里长时间地煮,你就能闻到肉里有萝卜的味道,萝卜也因为和猪肉在一起,变得尤其的味美。那么对待后进生,我们也不妨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萝卜炖猪肉”的方式,可以把好生、差生放在一起,发挥“好生”的优势,来激活后进生的强项,磨掉其弱项,即,用优秀引领不优秀。赵教授这一通俗易懂的比方,隐藏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和育人智慧。
为什么本人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呢?这就要从我现在所带班级的学生说起了。我校初中部共有六个班,每个年级两个班。在大楼实验学校历史上,为了顺应部分家长的要求,八、九年级都分了快、慢班。快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科成绩都比较优秀,而慢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年大楼实验学校毕业的六年级全年级的后进生,大家可想而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不太理想,甚至有少数学生只会写自己的姓名,再多写一个字,对于他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在课堂上,他甚至连听课的习惯都没有。我常常看到个别学生,只要我开始讲课,他就开始修理东西,或在自己的座位上东找西找,一直忙到我课上结束,他似乎才意识到:哦!讲台前,还有老师在上课!!!尽管,我身为校长,在上课期间,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比老师们多一份耐心,给予这些学生三番五次地眼神暗示,或善意地点名提醒,但近两个月过去了,好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他们的转变不太明显。今天赵教授的讲座,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原来我可能一直在“炖萝卜”。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曾多次要求,不得大班额、不得分快慢班。但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沿袭,加之我个人也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的某些方面的认知权力。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真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和一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现状。教育要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指宏观方面的,它更应该涵盖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孩子的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要关注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力所能及地给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温馨的育人环境。我们可能没有领导们思考问题的高度、缺少专家们剖析问题的视角,但并不是,面对教育现状,我们就听之任之、束手无策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去调整、完善、建构更合理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不能让现代教育桎梏于我们已有的定式思维。
赵教授的讲座使我改变了看待这一问题的视角,转变了我的育人观。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管这个孩子家庭教育如何,不管他自身的资质如何,既然他们身在学校,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教育他、引领他,用我们的教育良知感化他,给予他们平等的育人环境和育人平台。
萝卜炖猪肉,利在双方!我已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