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市委市政府发文!推进宿迁“中国酒都”建设!

2019年08月10日13:23   来源:微播宿迁

  日前,《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宿迁“中国酒都”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根据《意见》,宿迁将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做大做强酒产业,做特做美中心城市,做优做响酒都品牌,全力将宿迁打造成为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中国酒都”。

  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宿迁“中国酒都”建设的意见

  为充分利用宿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形成的酿酒环境,借助白酒产区优势和洋河、双沟品牌,建设“中国酒都”,推进全市酿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精塑酒都形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产城融合、产业融合为路径,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做大做强酒产业,做特做美中心城市,做优做响酒都品牌,全力将宿迁打造成为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中国酒都”。

  (二)建设目标

  1.做大做强酒产业。到2023年,酒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企业1户,3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2户,亿元以上企业6户,规模以上企业15户,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配套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实现以浓香绵柔型白酒为重点,芝麻香型、酱香型等其他香型白酒以及啤酒、红酒等多品类酒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

  2.丰富酒都内涵。到2023年,形成融名酒古镇、酿酒基地、酒庄酒街、技艺展演、文化传承、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中国酒都”格局,使宿迁成为飘着酒香、沐着酒韵的酒都名城。

  3.打造全产业链。到2023年,以酿酒产业为核心,建设一批原料基地,开发一批酒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地标景点,提升服务平台,形成集原料产地、创意设计、酒类酿造、包装物流、品牌营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酒业产业链。

  4.打响酒都品牌。到2023年,酒类品牌得到有效弘扬和发展,酒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国酒都”—宿迁国际知名,成为国际顶级的浓香绵柔型白酒产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世界著名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实施六大工程

  (一)大力实施酒业倍增工程。

  1.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实施白酒产业五年倍增计划,增加白酒产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大啤酒产业规模,丰富啤酒文化元素,提升啤酒在酒都的影响力。积极发展葡萄酒、黄酒、保健酒、果酒等其他酒类产品,形成以白酒产业为支柱,其他酒类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2.建设四大核心板块。以洋河酒厂为核心,建设洋河白酒古镇。把洋河古镇建设成为世界优质白酒核心产区、酒文化活体体验样板区、特色酒镇示范区。以双沟酒业为核心,建设白酒名镇。突出湿地生态特色,挖掘醉猿文化,打造水韵酿酒名镇。以泗阳来安为核心,建设苏酒重要酿酒基地。加快原酒生产、储存、灌装、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来安基地的原酒生产能力、原酒储备能力、成品酒包装能力。以百威啤酒、青岛啤酒为核心,建设市区啤酒酿造基地。加快推进百威啤酒三期建设,扩大青岛啤酒产能,增强酒都的啤酒元素,提升啤酒区域影响力。

  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苏酒集团围绕“千亿产值、万亿市值”目标,挖掘绵柔型白酒的核心价值和市场潜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全国行业前三甲的地位。根据消费升级的规律,细分市场,针对消费侧调整酒品结构,引导高端消费,提升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根据消费方式改变,适应性调整营销模式,形成全国无盲区、步步为营的销售阵地;实施单品战略,做强单品集群,培育一群50亿级、百亿级超级单品。支持企业利用资金、品牌、技术、营销能力优势,实施名酒并购重组。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培育国外消费市场,提升国际营销能力和影响力。

  4.壮大拓展酒企规模。采取资源优化、“一企一策”等举措,精准培育一批重点中小酒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品牌+酒庄”的差别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寻找和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通过技术、质量、标准、品牌、服务的提升重塑壮大中小酒企,锻造酒企梯队。按照产业联盟的思路,共用资源,提升中小酒企的单体实力和整体经营能力。通过3-5年培育,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特色酒企为梯队的酒企“舰队”,构筑中国白酒的“宿迁板块”。

  5.完善酒类配套产业。延长酿酒产业链条,从原料品种的选育、种植、酒品酿造源头发力,完善提升酒类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灌装、包装、印刷、制瓶制盖等配套产业,延伸商贸、会展、金融、物流等关联产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酿酒全产业链。

  (二)大力实施特色酒都建设工程。

  6.打造酒都宿迁的独特符号。充分发挥“英雄美酒生态好”特色优势,做好酒与英雄、生态、城市的融合文章,将西楚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湿地文化等融入酒文化之中,深度挖掘酒与英雄情怀、运河元素、生态品味,使“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成为宿迁城市的亮丽名片。

  7.打造酒都风情的特色城市。将洋河白酒古镇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把酒都建设理念全方位融入中心城市建设之中,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酒文化拓展区、酒类交易中心和酒行业活动中心。规划建设酒文化博物馆、特色酒街等,建设集酒业展示、线下线上交易为一体的国际酒品交易中心,策划举办酒类文化节、博览会、封藏大典、研讨会等活动。强化中心城市酒都标识,在中心城区建设酒都地标性建筑,加快设计制作一批独具酒韵的城市雕塑、小品,命名打造一批蕴涵酒味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将酒文化全面渗透到中心城市肌理。

  8.打造“千年酒香”的洋河古镇。围绕建设世界优质白酒核心产区、酒文化活体体验区,构建“酒厂、酒镇、酒街、酒家、酒庄”多位一体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特色酒街,进一步丰富酒镇内涵。申创省级绵柔白酒特色古镇,建设名酒体验中心,打造中国首席酒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9.打造“湿地酒乡”的双沟名镇。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底蕴特色,打造集古韵、水韵、酒韵于一身的中国酒源头生态体验区。深入挖掘醉猿文化、湿地文化,用好“中国最具天然酿酒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资源品牌,建成白酒文化与湿地生态旅游独特区域。

  (三)大力实施“三品”提升工程。

  10.丰富酒品类。精心培育、打造全球绵柔型白酒的领军形象,确立浓香绵柔型白酒类核心地位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域内企业加强品类创新,丰富白酒香型品种,实现绵柔型、浓香型、芝麻香型等多种口味和香型互补发展,完善提升品类供给体系。适应消费多元化需求,丰富高中低度酒类品种,研发新风格、新口味、新功能的产品,开辟更多酒类“蓝海”市场。探索推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发展纪念酒、收藏酒、健康酒等新型产品,不断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11.做优酒品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引进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品质革命,深化品质创新,打造行业品质典范。健全酒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酒类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实施标准升级工程,支持酒企、酒业协会等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鼓励制定白酒团体标准,构建宿迁白酒标准化体系。

  12.精塑酒品牌。巩固提升“洋河”品牌,做优做强“双沟”品牌,推动“洋河”“双沟”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形成两大品牌“双星闪烁”的发展局面。鼓励支持乾隆江南、御珍酒业、分金亭酒业等加强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梯队。依托绵柔型白酒这一独特优势,深化产区品牌宣传,树立中国白酒产区品牌新标杆。

  (四)大力实施酒文化传承工程。

  13.挖掘保护酒文化。挖掘与宿迁白酒有关的遗址遗存、人文轶事、历史传说,展现宿迁白酒独特文化属性和特质,推动宿迁酒文化与红色文化、西楚文化、运河文化、湿地文化融合,形成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酒文化体系。让酒文化载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洋河、双沟酿酒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14.宣传展示酒文化。设计“中国酒都”的城市形象定位语和城市形象标识;组织打造一批酒文化精品,印好一部画册、编好一部酒文化典故、拍好一部影视剧,办好酒文化节、封藏大典、名酒论坛等活动,通过文化载体,挖掘酒文化深度,拓展宽度,提升“中国酒都”宿迁的美誉度。

  (五)大力实施酒旅游发展工程。

  15.建立酒旅游体系。将酒文化旅游融入全市大旅游格局,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促进旅游业与白酒生产、研学、体验相融合,完善延伸酒产业旅游链,拓展酒旅游深度和广度。加快酒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酒文化博览、风情小镇、主题公园、特色街区、休闲酒吧等项目。设立酿酒工艺展厅或酒文化体验中心,开发酒类衍生体验产品、纪念品、酒类健康养生产品。

  16.打造酒旅游地标。支持洋河股份发展以苏酒文化为特色的集工业观光体验、文化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基地,将洋河股份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化双沟文化体验区和科技双沟旅游休闲区建设,形成以双沟酒文化体验为主线、湿地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补充的旅游特色。围绕国家级景区创建,加快来安酒基地汉代酿酒文化旅游、乾隆江南御酒庄园项目开发,深挖酒道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景点。到2023年,力争打造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1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六)大力实施酒产区保护工程。

  17.明确产区发展定位。着眼建设集独特的水土环境、酿酒原料、酿酒工艺、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白酒产区,加快酒业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原粮种植、酿酒制造、包装设计、创意研发等一体化发展,完善酒产业生态链,实现种酿合一、酒旅融合、文旅融合。推进产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区品牌,培育酒文化新地标,加快将宿迁建设成为国际顶级的白酒产区。

  18.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酒类生产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控区域性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加快宿迁产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从立法层面保护好水体、土壤、空气、微生物群落等酿酒生态资源。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做到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响应、及时处置。

  19.推动酒企绿色发展。综合采取清洁生产、过程控制、深度治理等措施,推进酿酒园区和企业建立绿色循环生产体系。通过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提升酒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三、推进机制

  1.加强市级统筹领导。成立宿迁“中国酒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酒都建设工作。

  2.发挥苏酒集团作用。苏酒集团(洋河股份)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中国酒都”建设。强化酒都品牌宣传,将企业品牌与酒都品牌、城市品牌一体化宣传,促进企业影响力和城市影响力同步提升。积极参与主城区标识性建筑建设,积极投入洋河白酒古镇、双沟白酒名镇的建设以及酒产业、酒文化、酒旅游等项目建设。

  3.汇聚酒都建设合力。贯彻落实酒都建设“1+4”顶层设计体系,为酒都宿迁建设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酒都建设,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具体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根据本意见加快制定相关规划和工作方案,编排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凝聚推动酒都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保障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简政放权,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酒类市场规范化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为“中国酒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2.加强资金支持。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领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市及相关县(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酒都项目建设予以支持。鼓励各类市场化产业基金参与酒都建设,对新(扩)建酒类产业项目,市产业发展基金按市场化原则优先予以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酒企发放信用贷款,扩大酒企抵(质)押融资业务范围。

  3.强化人才保障。健全酿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加强复合型酿酒专业人才培养。完善酿酒专业学科平台。培育引进酒类酿造、品鉴、技术研发等专业团队,大力培养国家级白酒大师、白酒评委,打造酿酒行业人才高地。

  4.严格督查考核。“中国酒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年度目标和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做好工作推进和跟踪督查。建立通报、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总共: 1页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