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酱酒企业路在何方?三大路径助突围
2021年07月10日09:10 来源:酒业家
河南酱酒市场今年将达300亿规模,有人疯狂囤货,有人却已卖不动,而这并非孤例,酱酒品牌的分化,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
一边是酱酒市场的不断扩容,一边是品牌集中化加速,中小酱酒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小酱酒企业“阵地”难守
酱酒不愁卖,但要说卖得“好”,似乎在贵州仁怀没有几个中小企业敢保证。
“我们哪有话语权嘛。”贵州仁怀某产能100吨小酒厂老板丁先生无奈地说,酱酒品牌门槛被不断抬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挤在门槛外,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已被领导品牌所把控。
“自有品牌干不过贴牌。”这成为了不少中小型酱酒生产企业的心酸泪。
有业内人士向酒业家表示,想推高端产品以提升品牌力似乎是一条不容易走通的路。因此,仁怀产能千吨以下的酱酒中小企业,大多还是以贴牌定制和基酒销售为主,其占比甚至高达90%,而想推高端产品以提升品牌力,似乎也是一条不容易走通的路。
然而,遵义酒协于5月30日发布的规范定制(贴牌)酒政策,让这些酒企心里悬起了石头。
出路一:
品质优质化、品牌战略化立命
自有品牌如何发展?消费者如何触达?价值如何提升?这些都成为了“酱酒热”背后中小酱酒酒企的困惑。
“品质优质化是一个酱香酒企高品质成长的基础。”贵州黔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兴贵认为,中小型酱酒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必须保证酱酒的品质,再去布局市场。
“品质是内动力,是产品的生命。”万兴贵指出,品牌战略化能让酱酒企业拥有商业价值和议价权,如黔酒股份自转型以来,立足推出“黔酒一号”这个战略主导品牌,以消费认同建立口碑价值,最终实现市场和消费渗透,完成酒企破局,提档升级。
万兴贵认为,构建酱香型白酒关键资源要素,不仅仅是会酿酒,还得有构建关键品牌竞争力。
据去年黔酒股份规划,未来五年,该公司将立足“黔酒一号”这个战略主导品牌,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品牌规划和市场营销,到2025年“黔酒一号”大单品系列销售额至少突破5亿元以上,间接带动和实现黔酒股份销售额突破10亿元以上。
出路二:
摆脱传统路径,“破局”上见眼光
“并非所有中小酱酒企业都有足够资金去运作品牌,畅通销售渠道。”酱酒智造平台董事长朱文旺道破部分中小酱酒企业的另一痛点——资源如何优化配置。
细分时代,万物皆融。类似充当着产业互联网平台作用的酱酒智造平台“抱团取暖”“跨屏”合作的模式,反观亦可为中小酱酒企业所用。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充分利用平台供应链优势,为一家酱酒企业打造了一款专属ip定制产品,在一个月内完成产品研发到成品发货,首批就完成4万多坛预售,”朱文旺说,类似这种帮助线下渠道受阻的酱酒企业实现了不错的销售业绩的案例还有很多。
从酱酒智造平台的运营模式来看,其通过实体门店、线上渠道、社交渠道的全渠道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后,以消费大数据为基础,研发、设计、制造产品,实现了产品的流通,而这些正是很多中小酱酒企业所急需的。
“立新”上见眼光,“破旧”上显魄力,适应时势、坚守品质、找准定位、守正出奇,中小酱酒企业破局或有转机。
5月25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就点出,从数字化与企业发展关系看,数字化转型能解决中小酱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多数难题,数字化转型将有机会成为酱酒企业市场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表示,中小酱酒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潜力巨大,可搭建平台企业和中小企业对接机制,建立企业对接云平台,发掘企业间协同效益。
出路三:
找准定位,布局300-500价位带
近年来,在茅台涨价的带领下,各白酒企业均有动作布局800元以上价位段产品,其中不乏中小酒企,但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日前,酒业家在贵阳市随机走访了几家酱酒终端商,统计发现,扫码指导价超过800元/瓶的非名牌酱酒产品,实际成交价均全部低于指导价,有的差价甚至高达600元/瓶。
“真正像飞天茅台等名酒一样,撑得起甚至高于官方指导价的高端品牌还是非常少。”有受访终端向酒业家表示,缺乏市场知名度的中小品牌,尝试通过布局高端价格带提升品牌形象的做法,消费者并不买账。
“但次高端值得尝试。”有招商证证券专家向酒业家表示,目前300-500元价格带酱酒相比于其他香型白酒的略显势微。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次高端白酒行业中酱酒销量占比持续提升,自2016年17.8%提升至2020年的32.4%,但其中300-500元价格带酱酒占比在2020年仅有23%。
当酱酒头部企业纷纷受限于产能的当下,招商证证券分析,中小酱酒企业不妨抓住当下时机,抢占次高端酱酒价格带优势,着重发力300-500元价格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