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瓶文创酒都能成为“传世之珍”
2022年04月14日09:08 来源:酒业家
1997年,贵州茅台为纪念香港回归推出纪念酒,被业界公认为文创酒的开山之作,自此开辟了酒行业的文创赛道。
匆匆数十载,一瓶1997年茅台纪念酒成交价已超过10万港元,随着各大酒企和经销商的入局,文创酒赛道俨然一片“红海”之势,业内人士曾预测,包括文创酒在内的花式酒市场的规模已突破百亿级别。
如今市面上文创酒层出不穷,品质却良莠不齐,怎样做出一款真正具有传承、收藏、投资价值的文创珍品,在这个火热的市场中,值得每个人冷静思考。
文创酒绝不是文化的堆砌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的文化认同,让文创酒本身超越了酒的饮用价值,成为稀缺的收藏品和投资标的。
“白酒的根在农业,身子是工业,但是白酒的灵魂属于文化产业。”好的文创酒,源自文化内涵的精雕细琢,白酒自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开发文创酒这一细分品类时,选择的文化IP必须和白酒原有的文化属性相契合,以产生“1+1>2”的市场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白酒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是做好文创酒的必要前提。以珍酒为例,作为不可复制的“酒中珍品”,可以通过其自身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渊源作为文化基因,再结合其他文化元素,做出文化的创新。
众所周知,贵州珍酒诞生于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白酒业的国家壹号工程”,该项目的试验成功本身就源于28位酿酒技术精英的匠心坚守与传承。此次选择中华文脉的根源“文字”、“甲骨文”与珍酒的传承文化融合,为其新品“传世之珍”文创酒注入独特的文化灵魂。
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是我们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字本身就是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传承,发展成为现在的汉字,这种文化的传承与珍酒的历史传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甲骨文是河南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传世之珍在设计上采用甲骨文作为超级符号,辅以遍布河南的具象文化符号,深度诠释河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用中国传统色帝释青色和库金赋予包装沉静内敛、威仪四方的气质。
用认知度极高,文化底蕴深厚的甲骨文,完美契合珍酒自身的文化源头,传世之珍在文创上已经站位成功。
文创在前,美酒在后,做传世之珍
好的文化创意也需要有好酒作为载体,毕竟,文创酒文创的落地也必须是酒。
一瓶好酒,本身就具备收藏属性和收藏价值,自身就能够成为文创酒的良好基底,做文创酒首先就要选择具有文创价值的品牌合作,以强强联合之势,铸就传世之作。
无疑,依托传奇的历史与品质积淀,如今的珍酒已经是珍贵、稀缺、高性价比的酱酒品牌代表,珍十五、珍三十两款产品广受消费者认可,拥有良好的市场背书,这也为传世之珍提前打好了市场基础。
此番传世之珍在珍酒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酒品进行了大幅度升级,由贵州珍酒第三代传承人、国家一级品酒师吴长贵亲自操刀,甄选长期储存、具有稀缺性的特优级以上基酒为底,加入不同年份的珍藏老酒进行小批量勾调而成,力求将传世之珍做成滴滴珍品。
与常规标品不同,由于勾调师手法不一,小批量勾调的产品没有延续性,每个批次都是绝版,传世之珍作为酒的稀缺性可见一斑。
经过长达一年的打磨,从文化内涵挖掘,到外观设计,再到酒体的反复打磨,传世之珍用最深度的文化价值的挖掘,加上最有认知的文化符号展现,以十分稀缺的酒酿为载体打造了一款文创酒的珍品之作,可谓“一片甲骨惊天下,一瓶美酒传千秋”。
文创在前,美酒在后,做传世之珍
站在文创酒的风口之上,保持冷静的心态其实很难。
据悉,传世之珍今年在全国只投放60吨配额,对各地区进行控量管理,限量配给。作为一款定位长线运营的高端精品,短期内的盈利并不是传世之珍的重心所在。
抱有这样的初心,传世之珍也不会成为流通货,产品将只采用团购渠道销售,客群定位于高端的商务、政府用户,目标是成为社交货币、收藏珍品。
此外,还会根据每个市场的容量,设置签单额的上限,既能保证产品的稀缺性,又能防止传统“压货”模式对下级代理商的伤害。
在价格上,传世之珍是珍酒体系在次高端价格带上的拓荒者;在渠道上,传世之珍将重心聚焦于业外客户,与珍酒的流通渠道形成有效互补,彼此赋能,相互加持,保证长线合作。
与此同时,传世之珍的招商也设置了严格的标准,并不是多多益善,代理商必须拥有良好的商业口碑且背靠精准的消费群体资源,然后才会再考量实力和团队运营能力,更看重质量和长线发展。
在市场拓展的节奏上,传世之珍也显得相对“佛系”,制定了3年的中短期规划:以河南区域市场为起点,并分点布局两广、北京等有一定资源的市场,有节奏有步骤,做到步步为营。
所以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传世之珍都显得那么不骄不躁,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用一颗不趋利的平常心,循序渐进地打磨出一款真正的珍品,并铺设长线的成长路径。
不是每一瓶文创酒都能成为传世之珍,唯有不骄不躁,才能和时间成为朋友,在岁月的洗礼中成就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