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91岁老兵的自述:30多年烽火岁月 我的故事却没人记得
2019年03月11日08:58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3月9日,我们介绍了一位91岁老兵黄朝荣,他对自己1944年参军抗日,以及后来参加解放战争的事情都是记忆深刻。可是在部队转业后,一次回家探亲途中黄朝荣丢失了所有证件,无法证明自己的老兵身份,现在他卧病在床,无法享受国家的相关补助,更无法证明自己曾经的荣耀,这让这位老人每天都活在痛苦中。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
一、30多年烽火岁月 我的故事却没人记得
记者采访:这一桌子文件都是你自己写的?我看这一张可能时间最长吧,对,这一张是我正月初二他说的,我就记下来的,拿他年龄来讲,他是1929年10月13号出生的,他是1944年农历八月十六参加抗日战争,1947年参加淮海战役的,这些资料我通过五六次修改,到最后定稿。
眼前这一桌子材料是由黄朝荣自述,儿子黄根执笔写下的,讲述了父亲黄朝荣的当兵岁月。从初稿的十多页零零散散,再到第五稿的纸质打印文件,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黄朝荣:我是1960年从原单位请假探亲,久未归单位的原因是家里太穷,父母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快要饿死了,我流泪了,深思了很久,那时我如果回原单位,那么我的亲人们最起码会饿死三两个,如果不回去,那我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的功劳就玩完了。
关于这一段,记者询问了黄朝荣。原来,新中国成立后,黄朝荣所在的独立团被改编成了水利三团,他也从连队里被调到了组织部任职组织干事,负责整治淮河一带水灾,一直到1953年后又被改编为西北建筑公司,原先部队的番号没了,胸章帽徽也全部上交。
黄朝荣:西安解放时间不长,特别是公安系统缺人,经过省调节到我们公司调一部分人,排以上干部充实公安干部,后来我就给调去了,调到陕西省公安厅了,调去三十多人,集中起来进行一个多月的政审,政审过以后,就去宣布了,你们归劳改局管,但是工作不在劳改局。
当时的黄朝荣经人介绍,认识了老伴井淑霞,黄朝荣在陕西,而妻子却在西安,两人最少要半年才能见一次面。1958年,黄朝荣所在的第三劳改大队被调到了榆林开荒,后来犯人少了,秋天,劳改大队所在的片区又被划分成了国营农场,而黄朝荣则负责看管粮食,那时候,黄朝荣已经是以转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地方工作。
黄朝荣:后来请假请一个月去西安看我老婆然后回去看我父母,多少年没回去,后来准假了。
来回转车,舟车劳顿了十多天,黄朝荣才到达徐州再辗转回到宿迁,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回家会改变他的一生。
黄朝荣:回来证件我都给票夹里的,还有赚点钱都在票夹里,都放在屁股后的口袋里,上下车不知道什么什么被偷去了,一直到徐州下车,到汽车站买票,一掏才发现钱没有了,钱夹子没有了,证件在火车上被小偷偷去了,上哪找。
黄朝荣儿子 黄根:没有任何证据了,奖章和铜哨都被我小时候图好玩,我都出去说我爸打日本人的奖章,他要他也要小伙伴,就弄丢了。
转业证以及一些胸章都丢了,黄朝荣的内心很失落。1960年前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回家后,一家人食不果腹的生活状况更是让他堪忧,父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老两口佝偻的身躯看着就让他心痛。
黄朝荣:我母亲说你现在都三十多了还没有孩子,家里在宿迁老的老小的小没法吃,也没人赚工分,吃不到粮食,你就别回去了吧,把我锁在屋里了,不让我走。
黄朝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还是答应了母亲留下来。没多久黄朝荣的妻子也从西安回来了,38岁那年黄朝荣才有了家里的独子黄根,生活十分贫困。
黄根:没有办法,我父亲把箱子,在西安带了那些箱子、军大衣什么都卖了,养活我。
为了照顾一家人,黄朝荣卖过西瓜、扛过麻袋,生活过得非常痛苦,可他还是没敢去找组织,用黄朝荣的话说自己是没脸回去。每年村里统计抗战老兵,对黄朝荣的内心都是一种煎熬。在一次车祸中,黄朝荣瘫痪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愧疚心越来越严重,每回看抗战打仗的电视,他都会落泪,今年正月初二,黄朝荣拉着儿子的手,要儿子记下自己一生的经历。
黄根:他的自述我整改了多少次,到最后才定稿。我想每个军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为自己是一名军人而感到光荣,我希望尽自己的所能,帮他找回抗战老兵的身份。
黄朝荣:我也想有人给我证明这段历史,想找谁呢,这些人在不在呢,没法了。
二、记者多方联系 黄老档案不在宿迁
一份一千五百字的自述信,一份对党对国家的坚持信念,带着父亲的嘱托,黄朝荣的儿子黄根决定和记者一起去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咨询一下,能否将父亲的老兵身份找回来,咱们一起去看看。
记者了解到,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优待、抚恤等工作。我市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肖春了解情况后感慨万分,详细翻阅了老人的自述文件后,认为自述书的可信度较高。
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 肖春:他讲的还是比较清楚,比较详细的,比如能具体说出服役的具体时间,以及所属部队的番号,领导的姓名,个人的职务等等,可以说说的有板有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91岁高龄没有享受到军人的各项有待安抚,让工作人员也很震惊,不过按照规章来说,要想黄老享受各方面待遇首先就要确立黄老的档案究竟在何处,可因为黄老从部队转业后,工作的地方较多,想要证明身份实属不易。
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 肖春:我感觉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可以到我市档案局,二是可以到黄老工作过的单位去找,但是从黄老的个人经历看,他转业以后先后在上海西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企业可能不复存在,到机关单位比如陕西省公安厅去,找到档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三是还可以到黄老曾经服役过的部队去找,但由于部队多次经过调整改革,这条途径难度可能要大一些。
为了找到档案,弄清黄朝荣老人的组织关系,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宿迁市档案局,工作人员表示黄老属于建国前出生的,而市档案局目前保留的都是建国后出生退伍军人的档案资料,并表示宿豫区档案局或许能有留存。经过档案系统的查询,以黄朝荣名字前两个字开头的名字只搜索到了两位,一位死1979年生人,另一位则生于1958年,显然无法和黄老的信息相吻合。
宿豫区档案局征集保管科办事员 叶丹丹:我们的退伍军人档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他主要是针对退伍之后国家分配工作的退伍军人档案,我们这里是可以查到相应档案的。
征集保管科办事员叶丹丹介绍,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役的老兵因为国家有补贴,在民政部门可以查询到相关档案,但是黄老最后一次工作地是在陕西的一个国营农场,根据档案随人走的规定,在宿迁完全查询不到任何痕迹。
宿豫区档案局征集保管科办事员 叶丹丹:我们的建议是他可以到原来的工作所在地,如果说他单位已经破产的话,看他们的档案是当时移交到什么部门,是工商部门或者是当地的人社部门。这个是一方面,还有可以到当地的民政部门查一下是否是退伍军人档案,放在民政部门。
走访了这么一圈,黄根内心非常失落,父亲的老兵档案根本不在本地,这该怎么办。只有从当年专业后的工作单位找起,记者通过多方咨询,还真联系到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这家国营农场,工作人员听闻了黄老的事情后十分同情,答应帮忙联系。
现在记者正在等这家国营农场的回复,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会放弃,如果电视机前的您有什么方法能帮助黄老,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9688968,一起解决这位91岁老兵心中最大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