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青
2019年07月29日09:30 来源: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女,汉族,江苏苏州人, 1939年1月出生,1952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12月退休。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
张继青是建国后培养成长的第一批昆剧继承者中间的杰出代表之一, 她出身苏滩艺人世家,髫龄即随母学艺并登台,1952年参加苏州市民锋苏剧团(后改为江苏省苏昆剧团),得昆曲前辈全福班老艺人尤彩云、曾长生的教授,在传统技艺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8年后又得俞振飞、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名家的指授,1960年毕业于江苏苏州昆曲继字科班。她戏路宽广,正旦、五旦、六旦均佳。所扮演的《朱买臣休妻》的崔氏、《牡丹亭》的杜丽娘、《渔家乐》的邬飞霞、《长生殿》的杨玉环、《白蛇传》的白娘子、《窦娥冤》的窦娥、《关汉卿》的朱廉秀、《蝴蝶梦》的田氏,以及《跃鲤记?芦林》的庞氏、《西游记?认子》的殷氏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尤以“张三梦”:《痴梦》《惊梦》《寻梦》著称。她的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是公认的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从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她将昆曲带向全世界,多次应邀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美国、新西兰等国和港台等地区访问、讲学、示范、展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和极高的赞誉,获得国内外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
在中国现存的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百戏之祖”。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昆曲与其它古老的文化样式一样承受着通俗文化的冲击。然而张继青,自觉担负起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探索传统文化存活发展之路的重任,不断增强昆曲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历代大量昆曲资料、文献的抢救、保护和整理,有着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特别是通过对经典折子戏的音像录制,记录和保存了自己积累的舞台表演艺术精华。还有两本专著探讨,包括丁修询著的《笛情梦边:张继青的艺术生活》(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及中国昆剧研究会编的《张继青表演艺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她充分发挥昆曲表演艺术的特色,为戏剧界提供了珍贵的学习研究资料,为昆曲的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
张继青原名忆青,一字之改,含意很深。“继”字是她专攻昆剧后与继字辈同学一起改的,意味着将昆剧事业继承下来,革新发展,永传下去。2004年退休后张继青积极投入到青年演员传、帮、带的工作,致力于昆曲的传承、推广悉心培养了集团的单雯、徐云秀,苏昆的王芳、陶红珍、沈丰英、顾卫英、刘煜等一批南昆旦角接班人取得了一定成就,使南昆的《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等经典剧目仍活跃于昆剧舞台上,对昆曲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让张继青欣慰的是,不仅她所学的两出大戏《牡丹亭》和《朱买臣休妻》都已经传授下去,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和欣赏昆曲。张继青的理想就是“认真唱戏,认真教戏”,以前是在舞台上把《三梦》演好,现在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把《三梦》传承好,她一直奔走在传承昆曲的道路上,培养了更多的新生代昆曲演员。为昆曲奋斗了67年,有人问张继青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她的回答是那么朴实:“没什么其他心愿,就是带学生!过去我的主要职责是演戏,我就专心好好演戏;现在我的主要职责是当老师,我就好好教戏。我别无所求,只想把昆曲传下去。” 从青春到中年,最美好的时光都绽放在舞台上的她,晚年还会将自己的岁月与昆曲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下去,为继承、振兴、革新和发展昆曲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不断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作出更大的努力。
张继青从14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昆曲事业。 1960年获得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0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首届梅花奖榜首;1986年获得法国维洛班尔市荣誉市民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得日本山本安英基金奖;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部授予“长期潜心昆剧事业成绩卓著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台北国际昆曲研讨会授予“昆曲祭酒”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美国纽约华人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紫金文化荣誉奖章”。张继青以优异的成绩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成为了一名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的发展及传承,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把一生都献给了昆曲,为昆曲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