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时间开启,代表委员新起点上话期待

2021年01月25日11:39   来源:交汇点

  1月25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我省正式进入万众瞩目的两会时间。

  刚刚过去的2020年,江苏应对诸多困难挑战,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旱三场硬仗,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0万亿元。“苏大强”的答卷可圈可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走近省政协委员,连线省人大代表,听一听他们细说新起点上新期待。

  期待1

  转型升级,让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为在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接下来江苏如何进一步夯实“经济强”的基础?

  “去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4277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5.1%,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可以说昆山百强县榜首的地位更加稳固。”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告诉记者,站在新起点上,昆山必须有更远追求更高目标,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有新突破。优服务、稳增长,以更大力度抓项目招引,以更高质量的增量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今年计划新增数字化项目100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今年,昆山确定的目标是经济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昆山更加注重创造高质量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在奋进现代化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担负起“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

  “去年,我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8亿元,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24位,为南通GDP顺利跨入万亿元俱乐部作出积极贡献。”省人大代表、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海安将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力争突破440家,激发“科技发展”“人才强市”新活力,在创新驱动的广度和深度上力求新作为;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实体经济、枢纽经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在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上力求新作为;营造交通枢纽、产业发展、营商和人文环境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和开发园区建设,完善县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在重特大项目的规模和业态上力求新作为。

  “去年,江苏经济交出一份厚实、惊艳的答卷,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在倍感欣喜的同时,更意识到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省人大代表、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介绍说,1月20日,他们牵头的“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落户,这意味着碳纤维材料将正式用于国产大飞机制造。“去年下半年开始,碳纤维市场频频‘爆单’,供不应求。去年仅这一类订单营收就达到1.5亿元!”张国良把雄心带到省两会上:今年,企业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国产碳纤维自主保障能力,加大复合材料新应用的开发力度,积极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业等重点领域落地,为制造业降本增效。

  在宿迁市主城区——宿城区,恒力(宿迁)产业园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省人大代表、宿城区委书记张辉告诉记者,作为宿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宿城区一手抓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一手抓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以产业提升助力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提升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质创新主体和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发展,打造全省唯一的激光产业园,激光光电产业从单点扩张向全产业延伸,补齐做强产业链条。

  期待2

  深化创新驱动,让“第一动力”澎湃新动能

  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十三五”期间江苏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如何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蹚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强省建设新路子?

  “去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800亿元,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全省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4000项,国拨经费约20亿元,项目数和拨款额均居全国省份第一。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段雄表示,“十三五”以来,全省科技系统大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段雄说,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机制。“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省政协委员、中电14所首席专家、智能创造创新中心主任胡长明说,中电14所研制众多国之重器,自主创新永无止境,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破技术封锁仍需直面,“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寻求创新突破还得靠自己。”胡长明直言,研发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令他感到责任重大——自主创新既是领军企业“高原之上树高峰”的引擎,也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动力源。他期待,江苏作为科技大省能在原创科研能力上迎来新突破,收获国家级科创中心的落户,“以此助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大院大所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向企业层面,实现创新驱动引领自主可控的奋进目标。”

  “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过去7年,我们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集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和产业需求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省人大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看来,江苏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链条结合,而是要以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为核心,将资源端、载体端、需求端真正融为一体,构架科学与产业、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产业之间的桥梁。他认为,江苏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有底气、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科技自立自强、技术自主可控”发挥作用、贡献力量。他期待,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抓手,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聚合一批“高浓度”的创新要素,营造创新发展的金融生态。

  期待3

  做好生态保护,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碧水长流,田园长美。“十三五”期间,生态修复让“水韵江苏”更加诗情画意,接下来如何持续提升江苏的“高颜值”?

  长江是江苏生产、生活发展的重要命脉。“当前,长江江苏段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面向‘十四五’,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是新时代的使命,亦是新征程的责任。”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把长江岸线保护与治理首次和五水共治联系在一起,这是打造长江‘水清、岸绿、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重大任务。”肖洋说,新征程上,长江江苏岸线保护与治理应该注重协同发力,通过成立省政府直管的长江大保护决策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岸线利用;科学划定“三生岸线”,合理重组和调整现有岸线资源;建立长江流域全要素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精细化管理岸线资源,努力把长江岸线建成美丽江苏靓丽名片。

  建设美丽江苏,要推进土壤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人大代表、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在会前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调研。“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粮食安全,关系能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但是相较于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更不容易被发觉和重视。”周相民说,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他希望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力度,让美丽江苏不光天蓝水清,更土美地绿。他建议,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逐步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的回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说:“乡村旅游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带来了村庄环境的变化。”如今的祁巷村,碧水秀竹环抱,青砖小径通幽,一座座别具风韵的村舍错落有致,呈现出一派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人居环境变美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丁雪其坚信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祁巷村将在下一个五年有一番全新变化,“村里成立民宿合作社,我们要将民宿床位扩建到300多张,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钱赚’的目标。我们与辽宁兴辰集团签约投资7亿元兴建的‘黄桥奇幻水世界’主题乐园,也将投入运营。希望五年后,祁巷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更大力量”。

  期待4

  擦亮民生底色,让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十三五”期间,江苏一项项民生的长板在加长,短板在补齐,底板在加固,如何继续擦亮民生底色,让我省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去年各行各业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上做到只增不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继续办好原定的‘十项民生实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欣喜地看到,老百姓的医疗报销额度不断上升,“异地报销”的范围与人群不断扩大,群众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他希望,“十四五”期间,江苏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尤其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基层医疗规模,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促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认真总结防疫抗疫经验,将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省政协委员、镇江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刘彤已经从事养老行业十多年,她创办的养老院从最初的50张床位发展到400多张床位。在刘彤看来,养老院的成长,得益于“十三五”时期江苏在养老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探索。站在现代化征程新起点上,全省1800多万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复杂多元,广大养老从业者也有更多期待。她希望,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养老产业规划,打破制约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她希望从标准化入手,规范行业服务流程,降低成本,吸引年轻人和专业人才进入养老领域。当前养老产业呈现“两头尖”趋势,高端机构有市场资本投入,低端机构不能适应老年人需求。她建议,改革养老服务的支付方式,实现政府投入、保险补充和个人支付等多元投入方式,建立刚需老人评估体系,激活性价比高、服务好的普惠式养老市场。

  “十三五”时期,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优质均衡发展迈出坚定步伐。站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起点上,教育如何向更加公平而有质量迈进,让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林红认为,基层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更加丰富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要通过优质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养,让他们将来能找到发挥其特长的岗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林红同时期待,老师们更好地从日常繁琐的跟教育无关的事情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题海战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研究学生,以更厚的专业素养和更深的教育情怀,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南通人杰地灵、自然禀赋优异,最大堵点在交通,最强发力点也在交通。”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林更关注交通话题,他认为,进一步改善南通综合运输条件,海陆空、公铁水齐上,尽快将研究变成规划、将规划付诸实施,南通的发展潜力将集中迸发。“省委勉励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打造江苏发展新增长极,要求南通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他建议,紧紧围绕“南通好通”愿景,加大省级统筹协调,加快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开花,推动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南通新机场建设,助推江海大地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唐悦 郁芬 吴琼 王慧 胡兰兰 王梦然 方思伟 陈洁 李睿哲 杨昉 付奇 孙巡 参与采写 杨频萍 统稿

  编辑: 周莉娜

总共: 1页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