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樱桃小庄》

2021年10月07日14:40   来源: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樱桃小庄》。

  试想一下,假如你生活在一个到处都种着樱桃树的村庄,每年樱桃收获的时节,家里的樱桃多得吃不完,你会不会觉得日子美得冒泡?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曹文轩先生2020年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新作——《樱桃小庄》。熟悉曹文轩的读者都知道,他的作品有一个鲜明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纯美”。曹文轩写苦,会把苦写到凄美;写美,能把美写到纯粹;写爱,就把爱写到无疆。那么,曹文轩先生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樱桃小庄》,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对这个问题,曹先生有自己的回答,他说:

  《樱桃小庄》是我个人写作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这个故事的原型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形成,中国有六七千万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数字一直萦绕于我脑海之中。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呢?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艺术的角度。我是一个将艺术性始终看得高于一切的作家,我必须拥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艺术的角度,我必须写出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我的看法也许非常固执,但我认为,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只能是那种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的写作从来是非常苛刻的,甚至到了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名字,我就不动手。这个作品,直到三四年前“樱桃小庄”这四个字出现,我才停止对书名的思考。我说不清这个书名的妙处,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有情调、很有味道、很不错的名字。一个很好的故事终于在我脑海中形成。像我以前写作一样,我在动笔之前,总是先开始讲这个故事。我记得,我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讲过,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讲过,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讲过,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讲过,在纽约国际书展上讲过,在朋友圈反复讲过,在中国十分偏僻的乡村小学讲过……一直讲到故事已经非常流畅了,我觉得已经天衣无缝了,我才于2019年6月动笔,一气呵成,一个多月完稿。

  不难看出,《樱桃小庄》是曹文轩讲述的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在樱桃小庄这个傍水而居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长樱桃。这地方从什么时候就开始长樱桃了,没有人说得清楚。这里最老的人说,他当年降生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樱桃。这里的樱桃树东一棵西一棵地长着,一副互相不干扰的样子,但花开花谢,却差不多都是一个节奏:说开了,一个早上就都开了,说谢了,一个晚上就都谢了。挂果了,成熟了,于是就开始收获。那些摘樱桃的人好像是约好了的,几乎是在同一天,都树上树下地摘起樱桃来。各家摘各家的,一篮子一篮子地摘,一筐一筐地摘,然后就拿到镇上去卖。不是都能卖掉,他们好像也不指望樱桃为他们赚钱,只是觉得这个地方就应该长樱桃,拿了樱桃去镇上卖,就是图个热闹。卖不掉的就自己吃,或送亲戚,或送朋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纯净的樱桃小庄,住着一群勤勤恳恳、善良朴实的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双手创造生活。他们拥有简简单单的渴望:努力工作赚钱,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盖一座冬暖夏凉的小楼,漂漂亮亮的小楼。门前就是一条河,有船,有帆,有鸭群,还有水鸟,小楼高高地立在水边上……

  怀揣着这样朴素的梦想,故事主人公——麦田和麦穗——的爸爸妈妈再一次离开家乡,去远方打工挣盖楼的工钱。出发之前,他们卖掉了家里的9只鹅,只留下了一只,它的名字叫石榴。从此,年迈的奶奶就带着哥哥麦田和妹妹麦穗,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恬静的樱桃小庄,一如往年爸爸妈妈出门打工时一样。但是现在,奶奶的神智越来越不清楚,经常忘记不久之前刚发生过的事。懂事的麦田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妹妹的重任,给妹妹洗脸、梳小辫……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意外走失了。因为担心奶奶的安危,两个孩子毅然决定:收拾路上必须带着的衣物、一个铺盖卷、一张全家福照片、麦田平时吹的笛子、奶奶的手电筒、他们两个人的书本,再带着白鹅石榴和名叫黑子的山羊,去找回把他们从小养到大的最亲爱的奶奶。

  在接下来这个交织着未知与变故、希望与绝望、寻找与思乡的旅途中,麦田和麦穗一路遭遇人间万象,感受广阔浩瀚、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所带来的考验与滋养,体验茫茫人世间的温暖与寒凉、人性的善良和恶意。这些或感人、或惊险的际遇,帮助他们实现蜕变和拔节。大年夜,兄妹俩找到一间马厩,这家主人发现他们后,并没有赶他们走,而是邀请他们去家里一起过年、看电视。夜里,等他们在马厩里睡熟后,主人家还贴心地给他们加了厚厚的被子,在马厩门上挂了一条厚厚的挡风布帘。有一段时间,他们跟着一个马戏团,借助马戏团的人气不断打听奶奶的下落。马戏团在经济本来就很拮据的情况下,还是给了兄妹俩一个睡觉的空间,并抠出自己的口粮要给兄妹俩吃。孩子们的白鹅被马戏团团长训练成团里的“台柱子”,获得了很多演出机会,为他们挣了不少路费。在一个名叫鲁门的村庄,他们站在小学教室外面旁听课程、积极主动地用打扫卫生来回报这所学校的画面,打动了老校长,校长请老师专门为他们“开小灶”,教这两个聪明颖悟的孩子超前学习,勉励他们在路上也要坚持学习,千万不能落下书本。在一个遍布桥梁的城市,麦田四处寻找打工挣钱的机会,总是碰壁。好在遇上好心的快递小哥,麦田帮小哥分发快件,小哥按日给麦田结算工钱,末了,凑钱要给妹妹上大学用的小哥还多给麦田300块钱,赞助他们兄妹寻找奶奶。麦穗在桥下等待哥哥时,也颇受同样住在桥下的驼背大伯照料。后来,麦穗在出去捡纸箱时,受到超市吴阿姨的帮助;麦穗迷路时,又是一位老爷爷帮她寻找那座大桥,给她带路;晚上,好心的一家人见麦穗待在临时铺成的简易小铺盖上,还为她叫了外卖……

  作家通过这一个个平凡而微小的人物与故事,唤起人类亲情、友情、感恩等弥足珍贵的情感品质在读者心中的共鸣。正如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教授所言,这些情感“如同纽带的力量,联结了人与人之间的‘缘’,维系着亲人与亲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与前行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第一次出门远行的小兄妹能够相互陪伴着迎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际遇,渡过一场接一场陌生的考验——即使遇上“破毡帽”和“乱毛”那样不怀好意的牧羊人,他们也能凭借无边的勇气和信念,以坚毅目光、弱小之躯震慑对方。

  小说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刻画出两个孩子在路上接受的种种帮助,也多次聚焦孩子们对陌生世界表现出的温情。正是因为他们早已养成高度的共情能力、悲悯之心,投世界体恤、和善,世界才屡屡以爱和希望回报这对赤子。无论是马戏团团长倾力驯养石榴、为孩子们攒下演出费用,还是大年夜好心的一家人为孩子睡的马厩装上厚厚的挡风布帘,抑或是玲子一家偷偷地为两个孩子准备行囊、购买手机、塞钱进苗穗的新书包里,高个子老爷爷慨然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帮助麦穗救回哥哥……无不建立在两个孩子的纯善品性之上。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读《樱桃小庄》时绕不开的一个问题:虽然奶奶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已“不在场”,但我们的脑海中却经常会浮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时时借助麦田和麦穗之口、借助于那两幅奶奶的照片,来向陌生之人询问奶奶的下落,更是因为,奶奶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最为深刻。在这条漫漫的寻觅之路上,孩子们时常靠着回忆奶奶的故事、唱着奶奶教给他们的歌谣,获得信心和勇气,相互勉励着继续走下去。无论是奶奶意志坚决地保卫樱桃,还是她带着孩子们从瘟疫的手上抢回白鹅石榴,抑或是她不顾洪水袭来的危险成功救出只是小羊羔的黑子……奶奶的道德操守、言传身教,让麦田和麦穗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虽然他们一家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但奶奶成功地让两个孩子拥有富足的精神:她从来不吝惜对孙子孙女的赞美;她竭尽全力勉励孩子读书;她严格要求孩子们恪守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比如,尽量不麻烦别人,睦邻友好,保持个人尊严和体面……可以说,虽然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但这样的“缺席”对两个孩子并未造成太多负面影响。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用弱小身躯高质量地——从精神层面来说——抚养出两个孙辈的乡村留守奶奶的动人形象,她也为当下乡村留守儿童题材的成长小说注入一股别样的力量。她让我们不禁思考:在父母“缺席”的留守生活中,少年儿童对于“家”的理解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精神底子需要依靠谁来打好。熟悉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的读者会发现,《樱桃小庄》在这些问题上延续了《青铜葵花》《蜻蜓眼》等小说中所作的回答并有所变化。延续之处在于,《樱桃小庄》中,聪慧坚忍的奶奶早已向麦田、麦穗两个孩子的成长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美善的营养,让孙子孙女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为阳光、淳朴、坚强而温柔敦厚的小树苗,这是他们在出发前就已经打好的精神根底。这位奶奶和《青铜葵花》中的奶奶、《蜻蜓眼》中的奥莎妮一样,早早地将自尊、良善、恻隐、坚毅注入孩子幼小的心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田和麦穗之所以能够收获陌生之人的善意,借用兰州大学文学院李利芳教授的评论就是:“我们给世界什么,世界还我们什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麦田、麦穗兄妹是两个透亮的孩子,他们常常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但是有一颗仁爱之心,所以他们其实是真正富有的。虽然他们常常面临着‘失去’,但他们同样可以获得来自任一处的帮助。”变化之处当然在于这个故事聚焦的是父母都不在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天然地要依靠朝夕相伴的奶奶,还有纯朴的樱桃小庄人。

  最后,我们为《樱桃小庄》提炼了9个关键词并稍作解释,以馈听众:

  纯美——延续曹文轩儿童文学一贯的风格,用文学性锻造催泪精品;

  乡情——纯净的村庄养成干净的灵魂,这里生活着温厚淳朴的乡民;

  勇敢——童稚少年寻亲之路困难重重,但他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亲情——支撑小小少年走出温馨家园的,是对奶奶时时刻刻的牵挂;

  责任——在兄妹俩看来,照顾好奶奶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自然的事;

  追寻——对奶奶的追寻,也是孩子对团圆、对往昔天伦之乐的追寻;

  灵性——忠勇侠义的大白鹅和黑山羊,陪伴、护卫着孤独的小兄妹;

  成长——这条艰难坎坷的寻觅之路,形塑乡村少年心智成长和蜕变;

  力量——道义、情感和美德的力量,打动着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

总共: 1页   
初审:杜亚男/二审:汤娟/终审:冯波
作者:

西楚网新媒体矩阵

  • 头条号
  • 凤凰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 网易号
  • 大鱼号
  • 搜狐号
  • 一点资讯
  • 快传号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