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发布】⑤ 攻坚!宿迁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书”来了!
2022年08月07日10:33 来源: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8月7日,中共宿迁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召开,再次吹响全市上下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场的号角,会议从七个方面明确了今年下半年全市经济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做强工业经济
聚力提升产业能级
攻坚千亿级产业,突破先导性产业,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年内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超过650亿元,光伏新能源、化纤纺织、机电装备均超过550亿元,新材料超过500亿元,三大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招引科技人才项目20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扎实推进企业培育
坚持把企业作为稳增长的主力军,放大头部企业效应,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大力推进股改上市,积极发展“四上”企业,开展“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下半年新增“链主”企业22家、销售超百亿元1家、超50亿元2家,新增股改企业11家、“四上”企业4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深入推动数字赋能
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接续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确保702家规上企业年内完成改造转型,年内新增市级以上智能车间70个,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大数据+”三大产业链产值突破440亿元。
二、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全力招大引强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确保年内每天至少签约1个亿元以上项目,积极探索“聘任制招商”等新手段,力争全年新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严把项目质态
守牢项目税收额度、科技高度、安全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关口”,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制定发布产业链招商热力图,年内产业链相关联项目占比超过80%。
加快落地转化
实施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建立全程代办、一门通办制度,全面打通转化通道,下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年内新签约项目落地率超50%、一年内全部实质开工。
三、加快提升内需拉动成效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更高效率推进“三大类”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全链条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年内180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年内宿连航道二期、合宿铁路、潍宿铁路等开工建设。
促进消费市场复苏
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持续优化消费供给,积极引导消费需求,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确保10月前后苏州街、皂河龙运城、新盛街陆续开业运营。
稳定房地产业发展
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研判土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持之以恒做优营商环境
着力优化政策环境
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惠企纾困等系列政策,下半年减税降费17亿元,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暖意”。
着力优化政务环境
全力推进双随机精细化联合监管试点,深化“一件事”集成、“全域通办”等改革,加快建设“宿迁速办”服务中心,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
着力优化法治环境
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统揽,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资本选择宿迁、扎根宿迁。
着力优化服务环境
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加速推动“五心”服务承诺清单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下半年新增企业贷款300亿元以上。
五、大力推进美丽宿迁建设
全力提升城市内涵
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下半年京杭大道东延等19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00个。更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年内运河大三角湿地公园等工程开工,清水河酒街等项目建成运营,智慧交通等7个项目完工投用。
全面加快乡村振兴
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个,下半年改善农民住房条件1.5万户,新增美丽宜居乡村90个,年内创成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坚决整改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生态治理,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建设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建设文明典范城市
实施精细管理、文明交通等“八大典范”创建行动,加快建设“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力争入围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参评城市。
六、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拓宽增收渠道
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创赢宿迁”创业富民行动,下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扶持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
优化服务供给
推动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推动医疗服务更加优质,推动养老育幼更加普惠,年内创建优质幼儿园25所,玉泉山路初中等15所学校投入使用;建成达到省定基本标准村卫生室300个以上;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投用。
七、全面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严守疫情防线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五早”措施,认真执行“九不准”要求,杜绝“层层加码”,确保经济循环畅通、社会有序流动。
抓牢安全生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事故。
防范金融债务风险
统筹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必要支出,高度警惕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维护社会稳定
更高水平推进平安江苏示范市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推动社会形势平稳向好。